众人匆匆来到营门口,按照各自所属营伍分列营门两旁。胡玉昆和李得全见火器营这边人丁稀少而且同子仁相熟,也带着手下站到了火器营一边。
子仁观察了一下站立两旁的众将官,心中暗自感叹,今日一战标兵、火器两营算是打残了。两营百总、队总以上的军官都以列队完毕后,人数尚不及出兵时三分之一。
火器营原有的三正队总(百总)此战两死一伤,活着的那位这时还在昏迷之中,沈有容身后就只剩下子仁、王仁和另外两名试百总,要不是胡玉昆和李得全二人带着手下一同入列,火器营一面都战不满十人。
标兵营这边也是损兵折将,三名千总之中只有杨元一人还囫囵个站着,余下两人一死一伤,活下来那人也缺了条胳膊。好在把总,百总一级还有三成左右幸存,看上去还有个二十来人。
这时辽东巡抚顾养谦、总兵李成梁两位大人也骑马并行来到营门口。身后跟着杨镐、祖承训、孙守廉等文武大员。
巡抚一词最早见于洪武二十四年懿文太子巡抚陕西,初是系临时差遣。永乐十九年,蹇义等人分巡各省,产生早期巡抚制度不过非定制。宣德五年,于谦、周忱等六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
宣德、正统间为了节制巡抚,朝廷一面向各地派遣巡抚,一面又渐次派驻镇守中官(宦官)。因而在边关地区形成了总兵、中官、文臣三镇守并立,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后随着文官集团势力的扩充和武人集团逐渐失势,总兵地位下降。嘉靖以后镇守中官又被撤回,边镇虽时而复设中官镇守,但在权势和地位为以大不如前。
到了万历年间,总兵和中官名义上仍与巡抚是平级关系,但以无力牵制巡抚,巡抚成为地方大员,掌控军政大权。总兵也受其节制,所以出行时总兵往往要随在巡抚身后。万历十五年,李成梁之子李如松以总兵官镇宣府。巡抚许守谦阅操,如松引坐与并,引得参政王学书不满,出言却之,二人语不相下,几攘臂。如松此举还引来御史弹劾,惊动了圣驾。
不过辽东镇战事频繁,总兵李成梁屡立奇功,万历六年又被加封为了宁远伯,乃是从嘉靖元年开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百余年,臣僚以军功封爵者,仅此一人。李家门生家将又遍布辽东拥兵自重,顾养谦无奈之下只得依仗其兵势,李成梁才得以和顾养谦并列而行。
见两位上官到来,沈有容和杨绍勋急忙上前拜见。顾养谦见两位爱将安然无视,这才放下心来,见人身后将官凋零,心知二人此战损失不小。连忙下马命众人起身,听其二人汇报这几日的战况。
沈、杨久居官场,自然懂得先喜后忧的道理。报告此番出援,二营合力与蒙奴连战多场,斩获首级不下五百余颗,首级之中有七成乃是这两日被蒙奴围攻时所得。还顺路剿灭蒙奴部落一处,解了镇远堡只围。不过多日苦战下来,两营人马合计战死近千人,还有千余官兵重伤,真可谓一场惨胜。
顾养谦听完觉得二人此战不易,好言安抚了二人几句,让二人将此战立功之人一一登记在册,承诺上书为众人请功。子仁官微言轻,几位上官说话一时也无从插嘴。
李成梁此时也下马来到李得全和胡玉昆二人身前,听二人此次出战也收获不小,合力斩下一百三十多枚首级。尤其是这胡玉昆斩获近百,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随后见天色已晚,两位大人决定率兵先行返回广宁城驻扎。沈有容和杨绍勋将阵亡将士的尸骨稍作收敛,便随着顾养谦一同赶往广宁城。
唯有胡玉昆要将部下的尸首送回镇远堡安葬,没有于大军同行。子仁将所获首级交于沈有容后,就向营中告假,为的是亲自将这马桂的尸首送还镇远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