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他们也没有办法,边疆人才缺乏从百十年前就开始了,先辈们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才积弱至今。
“冰冻三尺,非一人之寒啊,好在秀才们愿意帮忙,事情也解决了,你就不要再抱怨了!”王掌柜安慰道。
他们只是一个小小商人,面对这种情况又能如何?
当今知府还是今科的探花,传言有状元之才,他不是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要改变西北贫弱的教育,谈何容易?
“李大哥,我爹爹也主意到了这种情况,只是兰州城内的私塾和别处不一样,他们从先生到学生都不相信学生们能够考取功名,大家都在胡混,想要改变这种风气单单依靠一个知府是不可能的!”。冯蘅委婉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并不认为李凌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难题。
西北的教书先生本来就短缺,而且这些先生大多都掌握在富贵人家手里,私塾当中少有人是真正向学的,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真的是这样吗?”。李凌有些无语,若是先生们都抱着混饭吃的想法,如何做到教书育人?
乘兴而来,败兴而去。这件事情给李凌提了个醒,虽然他将明面上的隐患全部都清除了,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将一府之地治理好了!
出了酒楼,他叫上小八一起去府学了,他想知道府学当中的先生是如何教育学生的,是不是真的在应付差事。
知府大人一顿饭还没有吃完就匆忙离开了酒楼,锦衣卫的千户将这件事情看在眼里,他的职业病又犯了,他怀疑李凌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有关于鞑靼兵的线索。
千户大人带了几个百户出了酒楼,他们没有理会李言玉等女子,而是直接跟着李凌奔向了府学。
在府学中就读的书生也不是很多,大约一百多人,都是同生和秀才。
因为这些人都是有功名的人,所以并不要求他们每日必到,就像李凌自从中了秀才以后就没有到过县学一样,府学也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过来听讲。
学子们有权学则自己所喜欢的学习方法。
李凌刚一走进府学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整个学院当中都是乱哄哄的一片,学子们到处乱跑,俨然没有一点上课时所应有的纪律性。
两人悄悄的来到讲学的大厅中,李凌发现里面比外面更乱。
先生正在悠然自得的饮着茶,学生们则在学堂上随意做着自己的事情,简直比后世的小学课堂都要乱。
“我说兄弟,你们两个是新考取的童生还是秀才?这都过去几个月了怎么才头一次来府学啊!”。一个年约三十的学生将两人拉到他旁边坐下,热情的对两人介绍道:“你们两个不要怕,府学当中只有马先生一个负责教书,只要你做的不是太过分,他是不会找你们麻烦的!大家都是在家里待的烦闷了到这里玩玩而已,何必那么叫真?”。
“这位兄台,我看你年纪也不小了,你家中已有妻室了吧,不知道你得了何种功名?”。小八有些羡慕这位兄弟,这么大的人了居然还有此闲情逸致到此来读书,想必他已经是个举人,会试有望,他这才到此苦读的吧!
小八也是跟着李凌进过县学的,他自然知道有些人喜欢学堂中的氛围,即便是举人待在县学里温书也不奇怪。
“我啊,不瞒你说,哥哥我只是一个童生,你别笑话,其实我早就已经认命了,怎么耐家中那头河东狮非要逼迫我来学堂不可,她还等着我高中进士封妻荫子呢!”。
童生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为了躲避妻子的唠叨,他只有躲进了学堂当中,不过托祖上先人的福气,家中尚有余财,即便他整日做吃山空也不用担心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