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秋枫的关切让汪孚林气不打一处来,他二话不说蹲下身便捏了一团雪球反砸了过去,这下子换成叶小胖被砸得龇牙咧嘴。倏忽之间,一大三小就全都加入了战团,雪球一时满天飞,就连小北也挨了两下,恼火地反击了上去。等到这一通鏖战完毕,五个人不得不全都进去换了衣服挂着烘干,但脸上全是乐呵呵的。
京师的元宵节又比外地格外不同,尤其东城灯市口大街的灯会,乃是天下之冠,东华门那边据说还有皇家灯会,那就不是寻常百姓能凑的热闹了。尽管每年元宵,观灯的百姓也不知道要丢多少东西,又或者会出多少拐卖妇孺的案子,但哪怕一茬接一茬的官员要求废止元宵灯市,甚至拿出了虚耗钱粮这种理由,却一直都没能阻止这个举国欢庆的佳节。于是,头一次进京的汪孚林也少不得带着家人顶着瑟瑟寒风凑了一回热闹。
等到这个年节过完之后,正月落下帷幕,三年一度的会试就真正开始拉开了大幕。红罗厂开始往贡院拉去一车一车的无烟优质红罗炭,正副主考官、同考官等开始筹备进贡院的诸多事宜,考生们开始紧锣密鼓地预备考具,以及各式各样的考前封建迷信活动。这其中,去佛寺祈求今年必中的却只是少数,更多人求恳最多的便是入场会试那三场九天能够有个好天气,首先别下雪,其次别下雨,另外就是能够分个结实的号房,少挨冻……
林林总总的纷乱,不可尽数。
当三月初一,贡院开龙门放考生入场的时候,才刚参加过南直隶乡试的汪孚林看到那更壮观的一幕,不禁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看到科举场上文士云集的一幕,感慨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话。只可惜科举从唐宋发展到现在,路子越走越窄,发挥的余地越来越小,对文人墨客的钳制却越来越大。想归这么想,当来到自己的号房时,他还是第一时间挂上帘子,放上板子,审视是否结实牢固,正忙活的时候,他就看见了自己隔壁的难兄难弟。
这一看,他顿时愣住了,而对方竟也是同样目瞪口呆。两人大眼瞪小眼好一会儿,最终会心一笑。原来,汪孚林的邻居不是别人,正是张居正长子张敬修。前时被张敬修拉回去做客之后,汪孚林又去过张府两回,但都是张居正不在的时候。他和张敬修探讨过一些文章经义,绝口不谈诗词歌赋,虽还不能说是什么所谓的密友,可总算也有些交情了。
此刻趁着大家都在安顿的时候,张敬修突然小声问道:“汪贤弟,父亲为了避嫌,这次会试出题等等均未插手。”
汪孚林只记得张居正执政期间,好几个儿子都中了进士,其中还有状元榜眼这样的一甲,可究竟是什么年份倒是没太在意。正因为如此,听到张居正这次竟然大公无私地避嫌,他不知道是真是假,当下顺口赞颂了一下这位首辅大人,反正夸人又不要钱。而张敬修似乎对汪孚林的称赞很高兴,当下笑着说道:“总而言之,咱们一块加油,竭尽全力就是!”
等到把自己的号房安顿好,顺便安置好脚炉手炉,汪孚林就坐了进去。朝廷为了表示对会试的重视,将专供宫廷的红罗炭也拨出不少来供应会试举子,这是多年以来的规矩,但说到底靠份例的那点是完全不够用的,所以有条件的总得额外带点,又或者贿赂一下巡场的差役,让人能多供应自己一点。汪孚林深谙其中黑洞,当然不会舍不得银子,待见张敬修那儿也有人勤加关照,他心知肚明这就是首辅长公子的特权,当然不会有任何不平衡。
此次会试虽不是张居正出题,可三场的考题四平八稳,倒也谈不上多难,汪孚林也没打算另辟蹊径,只按照临考前汪道昆的特意嘱咐,把字写好,文章写圆润。至于第一场四书题的破题,本就是他的强项,总算得心应手。
然而,相比应天府那乡试三场,此次应考春闱,最大的难处反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