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蒙思说当时年纪小,倒也没有什么心眼,纯粹是觉得认字很有意思,嬷嬷教得也好,她从懂事起,名为蒙家庶出小姐,实际就是个丫鬟,不,比丫鬟还差些,至少米氏对丫鬟不会动辄打骂,做什么都看不顺眼,她没什么娱乐活动,就拿认字当娱乐。
可后来米氏发现了,骂了几次,说她跟她娘一样就是个丫鬟命,怎么也成不了主子,居然也敢读书,就不让她在学,而蒙雨柔呢,完全不是那块料,后来家境慢慢变差,嬷嬷也请不起了,蒙雨柔也不学了。
她也就偷学不了了,只是怕忘记,偷偷藏起哥哥们的一本残破的三字经,不敢再家里练习,去山上捡柴火的时候就用树枝画上那么几笔,天长日久练下来,倒也有模有样的。
乡下长大的姑娘,能有这番心眼就很不错了,难能可贵的是,她心性似乎也不错,那蒙念跟她并不是一个娘生的亲妹子,但是她拿蒙念当亲妹子看待,有什么好吃的都紧着蒙念,平妈妈套蒙念的话。
蒙念说常常挨大娘的打,但板子多数是落到姐姐身上的,姐姐都替她挡了,能维护妹妹的姑娘,坏不到哪里去。
蒙夫人觉得这蒙家人倒也有点意思,一个个庶出的都是好苗子,这个蒙思若不是运气差了些,无人细细教养,又一直住在乡下,看起来才差了些,若是高门大户里住着,哪怕是无人理会,自然也能透着学出点什么来。
逆境更容易让一个人成长,既然蒙思是个好苗子,她也就当做做善事,请个嬷嬷好好教一下。当然也不能光教蒙思和蒙念,蒙雨柔还有蒙月桂也请个嬷嬷,至于她们会不会认真学,就看个人了,反正机会她是给了,能不能把握就靠她们了。
之后。蒙雁回来了。
蒙夫人很高兴,一边吩咐厨房准备女儿爱吃的菜肴,一边拉着女儿话家常。
问及女儿为什么突然回来了,蒙雁说是相公老家的一位恩师过世了,这位恩师跟她家相公感情极好,他们马上要回老家奔丧,临行前就来跟母亲辞行。她相公现在在跟燕城认识的几个好友告别,她就抽空回了一趟娘家。
这一去估计得两三个月才能回来,他们是在燕城成亲的,回老家不免要见过各位长辈亲友,还有祭祖等等。
想到要跟女儿分开两三个月。蒙夫人顿时一阵不舍,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天地君亲师,恩师有时候还会比父亲重要。读书人有些重礼数,是应当的。
蒙夫人便再次叮嘱女儿对长辈要恭顺。尤其是周家书香门第,但是周家族人官职都不显,她明显是低嫁的情况,更要恭顺。不可以现出半点将门之女的傲气来。
当然周家族人众多,亲家又是如此情况,也不能显得太绵软可欺,面对一些无礼要求无论难易千万不可以答应,有一就有二,答应了一桩,随后会有第二桩第三桩,答应第一个,不答应第二个第三个,到时候再拒绝就会得罪人。
这些蒙夫人之前都已经叮嘱过女儿了,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她还是一遍一遍的再次叮嘱。
蒙雁虚心听着,这一年多,她性子改变了不少,变得沉稳了。
只是到最后,她犹豫着问道:“母亲,这周家的两位婆婆,我该如何称呼?”
之前杨氏来参加婚礼,是跟着周老爷一起的,敬茶的时候也是给两位老人一起敬,有些不太明白的细节可以含糊过去,可是现在要回到周家老家,许多双眼睛盯着,可不能再含糊了。
蒙夫人道:“这有什么好问的,你相公如何称呼,你也跟着就是了,他叫娘,你也叫,他不叫,你也含糊着。”
蒙雁咬了咬嘴唇,“可是万一族里的长辈们让叫娘呢?”
蒙夫人想了想,这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