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礼要求,让周老爷真觉得心烦意乱,族中颇有怨言。
有族老认为,周采儿自己行差踏错,品行有亏,无论如何不能退亲,那么久就干脆一份嫁妆将人嫁过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后随便如何了,反正不能连累整个周氏一族的名声。
杨氏如何肯?就是周老爷也不能明知道是火坑还硬要女儿跳,只是族老说得并非没有道理,权三老太爷一家住在周家侧院,天天上门游说,谁不心烦?不让他们过来,他们就大街上说去,真有些泼皮无赖的意思了。
周家一门读书人,对待权三老太爷这样油滑的商人还真是没有办法,只能唉声叹气,整日愁容。
这就影响到了周举人读书。
按理说,拜祭完恩师之后,周举人就该回京安心读书备考,但家里如今这般情形,他如何走得开?也不忍丢下日益苍老的父亲独自面对这一切。
杨氏无法之后,十多年来,第一次放下身段来求周举人,为了自己唯一的女儿,言明只要女儿能过了这一关,要她怎么样都可以,哪怕自请下堂,到庙里安度余生,将所有一切让给何氏也行。
周家男儿皆是心软之辈,周举人也是如此,倒不希望杨氏自请下堂,让自己母亲回来接手这一切,毕竟这样对杨氏就太残忍,平心而论,这些年,杨氏对他也是照顾周到,嘘寒问暖,琐事半点都没有让他操心。
上一辈的是是非非轮不到下一辈来议论,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杨氏也是不错的。
心软之下,周举人便想要跟蒙雁商量,是不是由蒙家出面,让权三老太爷家主动退亲,银钱方面,周家可以暗地里给权三老太爷家一些,毕竟这门亲事结得太仓促,他们双方并不太了解。
新婚夫妻,难得丈夫软语相求。
蒙雁也不是心肠冷硬之人,不得已就给蒙夫人写了信,也是觉得现在周家一致觉得这门亲事不能结,那么只要退亲成功。她就有一分功劳,至于之后如何,也怪不到她头上,结果蒙夫人回信却对此事只字不提,不免让周举人失望。
蒙夫人可以只字不提,蒙雁却不能当没有这回事。对周举人解释:“相公,母亲不提,就是此事不好解决,权家是母亲娘家,若是母亲出面,跟娘家关系必然紧张,才定亲就退亲。对权家也有影响,让权三老太爷主动退亲,就是让他们承认自己有错,就算权三老太爷肯,族老也会有怨言的。燕城世家大族更是注重名声。”
蒙雁说得在理,周举人只能叹息:“那怎么办?总不能让采儿妹妹就那么嫁过去,权三老太爷如今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分明是不讲道理的。采儿妹妹嫁过去,怎么能有好日子过?”
这话蒙雁可不敢接。只能也是长长叹息一句,露出对周采儿的同情之色,她一个新媳妇,同情归同情。她能有什么办法?
蒙夫人婚前还一直叮咛她,不可表现得太过能干,能干的女人身上担子也重,帮忙解决了一件事,第二件人家就会求上来,拒绝就是见死不救,所以要表现的稍微无能一些,新媳妇么,初进门很多事不懂才是正常的,横竖有平妈妈等能干的下人在,多数事情能帮着料理,周家还有杨氏在,杨氏应该也是能干之辈,可以解决的。
周举人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太多心眼,忽悠他对蒙雁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杨氏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一日,杨氏找蒙雁说话。
到底是婆婆,又是这样的复杂关系,蒙雁对杨氏的态度,至少表面上态度更加恭敬,免得被人说闲话。
也因为不是正经婆婆,杨氏同样也摆不起严厉的谱来,双方各按礼数,不多也不少,蒙雁规矩做足,杨氏也不能吹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