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是宁王殿下假传圣旨,但有人则是认为,既然圣旨已让三朝元老验明,表示这圣旨是真的无异,定然是因陛下在弥留之际,忽而觉得宁王殿下最是合适坐在最高的位置,因此,才另写了圣旨。
但这些意见并不代表什么。
而朝廷则是分为了两派,一派是太子派,一派是宁王派,但因着宁王有真正的圣旨,以往的一些见风使舵的朝臣,便又重新支持了宁王。
且太子因为这些年因他身在太子之位,以为只要等圣上退位,皇位便是他的囊中之物,因此并未对于朝臣有过多的收买,倒是萧玄青,知道他并不会平白无故继位,因此平日里,在暗地同朝臣多有往来。
因此,太子这几年的地位,并非像是他想象之中的那般牢固。
而此番争端的结果便是,以当今圣上最后的圣旨为准,由宁王殿下萧玄青继位,而原太子撤了太子之位,改封寿王,而同萧玄青不同的是,寿王没有封地,不必前往封地而去。
萧玄青去了封地那几年,背地里下了不少功夫,他又怎会给寿王这样的机会,不能让他放心的人,自然站在他面前,让他盯着,他才放心。
而登基仪式则是在三日后举行,据说是司天监算出的黄道吉日,而那一日,等萧玄青的登基仪式一过,便是慕容玉华封后的仪式。
消息传到洛府之时,容婉这才明白为何荀湛告知她,这几日最好不要岀府,萧玄青一旦坐上了皇位,对于她来说,定然不是一件好事。
而萧玄青一向同荀湛不合,但荀湛毕竟国舅爷的身份在那里摆着,荀皇后如今贵为皇太后,萧玄青应是不会明目张胆的对付荀湛。
若是萧玄青派人来宣,自己若是拒绝,定然是诛杀满门的大罪。
她千算万算,都不知怎么就是萧玄青登上了皇位,这其中定然有她不知道的隐情。
对于萧玄青此人,容婉也算了解的十分透彻,果不其然,不过消息放出去两日,便有宦官登了洛府的门,见到容婉,奸细的嗓子道,“皇后娘娘许久未见你,甚是想念的很,便想着请洛家娘子到宫中一叙,因此,便让咱家过来请娘子你到宫中走一趟。”
容婉知道自己推脱不得,只好见机行事,因此便应了声,随着那宦官登上了马车,随着马车坐往宫内。
容婉已有好几日未出过洛府,此刻看着街边,因着先皇驾崩之事,街上尽挂白绫,再无一丝喜气,百姓的面上都流露出一种灰白之色。
先皇虽未曾立下什么建工伟业,他从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这么些年,百姓们平安和乐,倒也是一桩幸事,先皇忽而驾崩,对他们的心中也是一种伤痛。
马车渐渐离宫门近了,等到了二门,容婉便下了马车,跟在宦官的身后,朝着后宫走去。
后宫容婉倒是未去过,不过先皇的大部分嫔妃已随先皇陪葬,而后宫中,所剩下的,寥寥无几,除却先皇嫔妃,在后宫之中的,却唯有慕容玉华了。
因着萧玄青留在汴京城,之前是打着侍疾的名号,在封地的那些妾室,自然只能留在封地,可如今萧玄青封了帝位,不日便要举行登基大典,那些妾室得了消息,定然会马不停蹄的赶回汴京,想来不日,也要到了。
容婉低着头随那宦者走着,却见那宦者忽而顿住,眼前有人道,“小李子,这是到哪去?”
那宦官顿了顿,微微垂着眉目,稍显有些慌张,嗫喏的不知说些什么是好。
倒是容婉抬头看去,是慕容玉华带着一个宫婢挡在他们面前,看面前宦者此时深深垂下去的脑袋,容婉便知道,根本不是慕容玉华想要见她,想要见她的,怕是萧玄青罢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