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煦宋中华 > 第24章 文彦博出马
背景色:字体:[]

第24章 文彦博出马(1 / 2)

赵煦在选择“中间人”的时候,可供他挑选的的人其实就是苏轼和文彦博而已。苏轼肯定不行,那帮大臣现在看到他就像看到一颗老鼠屎一样,可偏偏还甩不掉他。又怎么可能和苏轼进行交流呢。所以,在赵煦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文老丘八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反正就是他了。

赵煦召文彦博进宫,把自己准备“空手套白狼”和大臣进行“交易”,已达到自己启用沈括的事原原本本地和文彦博做了交代。很自然地,文彦博问了赵煦一个问题:“如何‘空手套白狼’?”哪知道,赵煦很光棍地一摊手说自己还没想到,让文彦博自己到时候随机应变,还美其名曰:授予文彦博“临机专断权”。

文彦博在心里暗暗骂娘,但脸上还得装出一副很感动的样子。赵煦则在心里暗爽:如果什么事都要皇帝想办法的话,那还要臣子干什么。皇帝嘛,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选择就可以了,至于细节上的小事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臣子去做。(其实是典型的“甩锅”行为,作者君严重鄙视中)

被赵煦选中“背锅”的文彦博心知这是皇帝对他信任的体现,自古以来能为皇帝“背锅”的臣子,都是皇帝的亲信,而且都会得到皇帝各方面的“补偿”。文彦博虽然已经年届七十,位极人臣,他自己此生已经是别无所求了,但他还有家人后代、门生故吏要照顾,所以明知皇帝交代的事情很有难度,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

好在赵煦告诉他,启用沈括的事,太皇太后也是同意的,这为文彦博说服大臣增加了一些信心。不然在太皇太后和大臣的双重压力下,他还真没有信心去和那些守旧派大臣“打交道”,虽然文彦博自己也是守旧派中的一员。

在家苦思了几日后,文彦博出手了,他派人到处发请帖,邀请朝中重要部门的大臣到他家做客。用的名义是为了庆祝他家的长房长孙的六周岁生日,有仆人提醒他:孙少爷的生日宴会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举行过了。文彦博眼睛一瞪,说道:“那次客人有的没来,不算。”面对这样的主家,仆人也毫无办法,只能听命到处撒请帖去了。

接到请帖的大臣,心里都很纳闷,心说:你家长孙的生日宴不是已经办过了嘛,这才过了多久,怎么又要办。你办就办吧,怎么连一个拿得出手的理由都懒得想。这老头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

甚至有的大臣在接到请帖之后,屏退旁人,问来送信的文家仆人说你家老大人最近身体如何等等。潜台词就是问仆人文彦博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连自己的孙子生日宴会搞没搞都弄不清楚呢?弄得文家的仆人很郁闷,还得和人解释说,绝对没有那回事儿,我家大人吃得好,睡得好,一点事都没有。再活个十几二十年也没问题。

解释归解释,可人家还是将信将疑。很快,文彦博老糊涂了的消息就在京城权贵的圈子里悄悄传开了。

文彦博自己对这次因请帖而引发的误会心知肚明,且毫不在意。他活到这把年纪,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只是苦了文家的其他人,连出去都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甚至有些人不好当面问,就拐弯抹角地瞎打听。搞得文家人很苦恼,不知道在心里骂了文彦博多少次。

在文家大宴宾客的那天,很多没有接到请柬的在京官员,也纷至沓来,把文家着实吓了一跳。没办法,只能扩大席面,总不能赶人家出去吧?很多官员不请自来,其实就想知道文彦博是不是真的老糊涂了。文彦博作为四朝老臣,在朝廷百官心中的分量还真不是盖的。

在亲眼看见文彦博在宴会上露面以后,那些人心中的误会才算消失,可又不解于文彦博此次大摆宴席,遍邀群臣的目的所在。

这次宴会一切正常,宾主双方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丝毫没有发生什么让人不

最新小说: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神话版隋唐演义 大夏钦天监 无敌傻太子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质子无敌 太监皇子 父皇,朕杀回来了!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