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朱由校的心情很是烦躁,北方粮食欠收,百姓缺乏粮食的奏张也越来越多了。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性朱由校还是知道的,那些什么易子而食之类的,朱由校心里想想都觉得悲愤。更何况,再不解决粮食问题就会真正的发生,而且他穿越成大明的皇帝,他就要对百姓负责。
“陛下,皇后娘娘派人送粥来了”王承恩端了碗粥走了进来,放在了朱由校的御桌上。
朱由校望着桌上的粥,朱由校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小时候奶奶给他熬的玉米粥最香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过的怎么样了。
等一下,玉米。他记得当初学历史课的时候,书上有说到玉米是明末传入中国的,从菲律宾传入到福建和广东一带。玉米虽然在他的记忆中主要是被家里人做玉米粥吃的,不过他也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过,以前玉米有可以磨成面配上一些大豆面做成窝窝头吃的。
穿越前他记得玉米大部分都是被当做饲料和被用来制作酒精等工业加工了,可玉米毕竟是一种粮食,而且玉米还是一种非常高产的粮食。后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玉米不在是主要是食用粮食,可是明朝这个时候很多老百姓还在为吃饱饭而发愁。那么如果可以推广玉米种植,那么就是大大提高农民的粮食产量。
虽然他知道玉米很多优点,可是他并不知道眼下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正在他发愁的时,他突然想到了徐光启,顿时眼前一亮。他之前看过徐光启的档案,记得他是徐光启是南直隶松江府人,而他记得玉米最早传入中国的地方就是福建等东南沿海,而且他还记得徐光启历史还写过农政全书,虽然徐光启现在有没有写成此书他不知道,不过想来徐光启在农学上很有研究。既然这样,朱由校就赶忙让王承恩把徐光启叫了过来。
“徐爱卿是南直隶人吧?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一种从西洋传入名字叫玉米的庄稼?”对着刚刚赶到乾清宫的徐光启,朱由校问道。
“臣是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这些年来的确从西洋传入不少庄稼,不过臣倒是没听说一种叫玉米的。”没想到皇上突然问起来一种庄稼,他的脑子稍微感觉有点跟不上,有点没反应过来。
“你没听说过?”朱由校有点纳闷。
他心说到,不应该啊,难道玉米这个时候没传入中国,还是徐光启确实没见过呢?难道是名字不对?他继续给徐光启描述玉米的情况。
“这个庄稼会长一人多高,成熟的时候会结一个棒子,然后棒子上会有籽粒。”他看到徐光启露出思考的表情后,感觉真的可能是名字没对上,然后他试着说了当初他老家玉米一种叫法,“这个东西也叫玉蜀黍。”
“哦,原来皇上说的玉蜀黍。皇上描述情况的臣就觉得好像在有印象,皇上一说玉蜀黍臣就知道了。玉蜀黍,臣当然见过。玉蜀黍传入我国已经一段时间了,最早就是从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传入的。据臣所知玉蜀黍现在福建种植的不少,因为福建有很多山,山里有些地方不太适合种水稻,农民就开始种这个东西了。这个玉蜀黍,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还可以入药。”徐光启不知道皇上突然提到玉蜀黍是何意,不过他还是把所知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现在只有福建广东种植么?你觉得这个东西适合北方种植么?”朱由校继续追问到。
“主要还是福建和广东种植,江西湖南也有种植的,不过种植的很少。玉蜀黍倒是合适在北方种植。去年臣在天津时,让人从福建捎带玉米种子专门种了一亩地,到秋天产量竟然有四百多斤呢。还有之前臣在松江时也种植过玉米,产量也很不错。”徐光启之前在南京教案后也受到影响,就称病在天津。他在天津一边写书做学问,一边也种子进的庄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