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也是福建人,臣对玉蜀黍了解的情况和史大人完全一致,玉蜀黍这个庄稼的产量的确比较高。”刑部尚书黄克缵这个浙党还是史继偕同乡,当然要站出来支持了,同时他也想站出现显示下自己的存在感,也想留下自己重农的好评。
这种场合皇帝身边都是跟着史官记录的,每个人大臣说了什么人一般也会有所简单记述,所以一般来说大臣们也都说话比较慎重,但是也都说话。要知道每个人都存在着,自己的一言就可以兴邦这种想法的。
“徐爱卿既然在天津成功种植过玉米,你来说说吧,朕如果在皇上推广种玉蜀黍如何?”朱由校看史继偕和黄克缵在玉米这件事上推崇徐光启,他就专门就问一遍。其实徐光启对他说过在天津种植的情况,不过他现在问徐光启更多的是想让徐光启说给其他大臣们听的。
“启禀皇上,臣的确在天津成功种植了玉米,而且产量还不错。从前年开始,臣就是用玉米代替了谷子和大豆,用玉米和小麦交替种植,替代了现在农民一边采用耕作方法。玉米的产量的确很高,一亩地的产量可达400斤,玉米一季的产量就相当于谷子加上大豆的两者的总产量了。臣认为如果能在北方的确进行推广代替目前的谷子小麦大豆这样轮作的方式,粮食产量会增加不少。”徐光启也知道皇上又专门问他是想让他说给其他大臣听的,所以他就多说玉米产量高这个事。
“臣在天津除了成功种植了玉蜀黍之外,还成功种植了甘薯。甘薯这种粗粮利用闲地可以种植,更重要的是一个地方如果遭受洪涝灾害造成水稻小麦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种植甘薯来做应急粮。”徐光启说完玉米之后,就想了他一直在想进行推广的甘薯。
“看来玉蜀黍的确很不错,如果真如徐光启所言,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朕听说由西洋传入我朝不少像玉蜀黍甘薯这样新的农作物,还有什么洋芋、西红柿之类的。既然这样推广新农作这件差事就交由徐爱情具体办,内阁全力协助。”朱由校给这件事最后定了调子,依然还是让徐光启负责这件事。
徐光启负责这件事,其他大臣倒是没什么怨言,毕竟徐光启同时是个农学家这件事世人皆知。不过对于今天,浙党因为玉米而皇上面前出风头,而东林党自己则因为不了解玉米而落下风,东林党的反应是不忿,浙齐楚三党则个个很高兴。
朱由校看这件事定了下来之后,就直接起驾回宫了。同时也让大臣们早早回去歇息歇息,因为明天又是例行早朝的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