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许科考,一般都以六部某一部的主官为主考,大多时候都是礼部尚书担任此衔,但这一次却以当朝御史大夫为主考,可见启元皇帝对这次科举的重视。
御史大夫乃是当朝一品,三公之一。
历来各朝对三公的称呼不尽相同,有司马,司徒,司空,也有太师,太傅,太保,大许朝的三公则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不过,大许的太尉并非名至实归,因为大许有六部制,六部是从九卿演变过来的官职,六部归当朝丞相统辖,而六部之中有兵部,所以,太尉是无法掌控全部兵权的!
当然,这种相互平衡的制度也是极好,一方面稳定了皇权,一方面可以让太尉和丞相形成一个相互角力的态势,而御史大夫正好平衡这个态势。
赵峘这次前来考场其实是来见陈乐的,本来科举考场,太子出现在这里有些不合时宜,但赵峘心中忍耐不住,还是来了这里。
他上次前往稷下学宫,除了陈乐之外,还拉拢了大概十几名天班学子,这些学子目前也全来到了许京,但这些学子并不是他最关心的,因为就算是他,也根本不知道这些学子将来会不会跑路!
他最关心的是陈乐,而且这次前往稷下学宫可以说朝中的大臣,包括启元皇帝都在看着,甚至他那三个兄弟也都在盯着!
许皇共有四个儿子,论才干赵峘并不是第一,他立为太子首先因为他是皇后嫡出,其次因为皇后乃是兰陵萧家的嫡女!
萧家乃是天下顶级的世家门阀,乃是天下最有才华的世家,萧家虽然立国大楚,但关系和大许还算比较平和,并没有太多矛盾。
这一次启元皇帝的四位皇子全部出外拉拢学子,四名皇子分别去了四大书院,虽然另外三名皇子不是太子,但在朝中同样有人支持,尤其赵峘的才干明显不是最拔尖,所以一直以来他这个太子的身份不是那么稳如磐石,朝中暗流涌动,不少大臣甚至都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赵峘出东宫拉拢学子,四大书院可以任意选择,但他却选择了稷下学宫,可以说他这次就是孤注一掷,把宝完全压在了陈乐的身上,这不单单是赵峘极度看好陈乐,更因为他这个人虽然草包脾气,但却生性好赌,喜欢去博!
当然,他这样做自然也有他的道理,毕竟陈乐的文才自不用说,当初学宫玄级升地级考核时,他就读过陈乐的那首《从军行》,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比较服气的,而且那一次最后的策论卷子居然被镜花先生给收走,这不可不说让赵峘很迷惑。
他这人虽然草包,性格好赌,但却也十分好奇,如果是因为陈乐写的不好,他自然不关心,但考核通过了,就证明陈乐写得极好,但究竟写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却让他怎么都猜不出来,写得好,却没有公布于众,那肯定是有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在内!
还有就是这次燕国和匈奴的大战,究其根本,如果没有陈乐三名斥候带回重要的消息,并且擒获了匈奴的准左贤王尼罗,那么未必就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
这里面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陈乐三人光带回消息也未必有用,因为这个消息太惊人,太震撼,燕国必须要验证消化这个消息,但他们却同时带回来了尼罗,那就不一样了,尼罗作为匈奴原右帐贤王的嫡长子,还是有很多人认识他的,他的地位在匈奴也毋庸置疑,所以这个重大消息完全可能是真的,兵贵神速,燕国直接出兵和验证消息多少天后再出兵绝不一样。
大许在燕国军中也有奸细,对陈乐三人这次斥候行动的经过摸了个大概,基本可以确定,陈乐在这次行动中乃是头功一件,如果没有陈乐,未必就能带回这个消息,更不用说擒获尼罗。
赵峘对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