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村的路便起坡变陡,二人一路爬升,解观见春笋拔节,不禁吟起:“细雨绵绵惹人忿,唯有地笋破土迎。”黄昭听的懂这句诗,便道:“大哥,你把我都写到你诗里啦。”解观一笑,道:“不单单是你,我这南方人也不喜这梅雨。倒是这竹子欢快的紧。”黄昭道:“那这个自然,这雨好比是酒,竹子又好比你我。咱们是无酒不欢,这竹子是无雨不快,若是给这竹子浇上一坛酒,他自是烦闷的紧,便如咱们淋了一身白毛雨一般。”
解观哈哈大笑,道:“你这比喻倒也算恰当,若是作成诗也是妙的紧。”黄昭跟的解观久了,每日见他出口成诗,自己虽是粗人,到也想卖弄几句,便道:“你我饮酒醉逍遥,竹子吃雨乐滋滋。”解观笑道:“不错不错,颇有意蕴。”黄昭眼睛一亮,道:“真的。”解观道:“你这一句虽有欠工整,但其中微义不言而喻,上至耄耋,下至垂髫都可会意。”黄昭道:“俺就是个俗人,写出的东西就是俗。”解观道:“不然,俗自有俗的好处,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黄昭道:“大哥,你尽抬举我。我跟着你也见过不少的贤圣之人,他们个个是风度翩然,潇洒不羁。哪是我这俗人可比的。”解观道:“非也非也,莫要如此看待。要说这天下大多都是目不识丁的百姓,男人日日耕种砍柴,女人夜夜缫丝织布,做的尽是一些俗事。他们既不会吟诗作赋,更不会潇洒风流,但这些百姓才是真正的圣贤。”黄昭不懂,问道:“为何?”解观道:“所谓饱暖思**,那些人虽满腹才华,风度翩翩,但只有吃的饱才有心思学,所以才满腹才华;只有有的穿才风度翩翩。若是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每一日只求三餐温饱,自是没了才学,也便没了风度。正是这些所谓俗气的百姓,才是国之根本,正因有了他们你我才有的吃,有的穿,最可贵的是他们这些人。”黄昭点头道:“大哥说的是。”解观道:“有学识的人为民请命,济危扶困,救民于水火,才不枉食百姓所耘,着百姓所织,这才是学识真正之用。否则纵然千般才华,也不过是个披着人皮的禽兽。”
二人边走边说,不一会儿便到了十八垒。只见前面两座矮峰,后面一座高峰,那高峰便是齐云山。山峰半腰皆被云雾所笼,便由此得名。解观道:“后面那座高山便是齐云山,我那贤兄的山寨便在山腰的好汉坡。”
沿山路上行,原先宽敞的大路逐渐变窄,不一会儿便成小径。再往上行了一刻,便进到一处竹林,竹林浓密,将阳光遮的半点不露,苔藓密布,阴沉湿重。黄昭蹙起眉头,道:“怎的又变成这天了。”越往上走越是潮湿,不知不觉竟下起雨来。黄昭抬头见上面不露半点天空,不知这雨是天上下的,还是竹子上的露水。
竹林中簌簌作响,解观侧耳一听,听到还有一道急促的脚步声。环望周围,却不见有其他人。解观道:“你听,是不是有脚步声。”黄昭停步仔细一听,竹林间除了簌簌声响,果然还有一阵阵急促的声音,像是脚步声,又像是敲竹子的声音。便道:“难道是张九四的尾巴。”解观道:“不可能,若是有人跟了我们十天,咱们不可能一点也没发觉。”
二人又往上行了一段,小径愈发曲折,青石板溜滑异常。忽听一声诡异的笑声从竹林深处传来。二人立时止住脚步。
黄昭道:“大哥,莫非有鬼。”解观从不信鬼神之说,便道:“这青天白日哪里来的鬼,听这笑声倒像是个男子的声音。”黄昭道:“我听说此处有那山魈鬼,嘴大及耳,青面獠牙。”解观一笑,道:“你说的那山魈鬼,当年我在沔阳学艺时见过,只不过是些样貌极丑的猴子罢了。”黄昭道:“那方才的叫声是什么发出的。”解观道:“不知道,咱们先且上山,若是那笑声要阻拦我们,便自会现身。”
忽的左侧几根竹子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