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男子本家姓苏,序齿行二,所以似乎乳名就叫做二郎。
至于说似乎,只因五六岁年纪上,因着寻常一场水患,老家遭灾,祖籍、父母兄弟早已如风日飞絮,袅袅不可寻了。
也不知道幸或不幸,七八岁上沿路讨饭到这沙河镇,还未向当地丐头拜码头,就被当时还在路边摆摊吆喝生意、还不是员外的何员外一眼相中,领了回来洗涮干净打下手,后来又跟着学徒,这一干就是近十年。
原本攒了两个辛苦钱,倒能落地生根。
也有镇上的老娘阿婆眼见“五味和”越做越大生意兴隆,苏二郎当炉好手艺,店里头人缘也不错,何况单论条盘也算一表人才,都欲给他说亲。
苏二郎也觉得自个儿确实老大不小,也确实应该定下来安安生生过日子了。
可偏偏这辰光,虽有一妻一妾,却只有嫡妻生得一女,无奈没有香火接续的何员外因坚持招婿,万不肯过继嫡亲侄儿的缘故,仅凭一人之力单挑阖族内外十多房,闹了个天翻地覆。
原本自然不干苏二郎的事儿。
可偌大一个沙河镇,因惧于何氏一族的彪悍家风,又摄于何满仓一家子“读书人”的淫威,何况何氏一族不但放出话儿来,直说何员外天煞孤星,谁同他照面谁倒霉,还明堂正道地敲了何员外相中赘婿的“闷棍”……
四管齐下,哪怕无人不知何氏一族的卑鄙用心,哪怕有万贯家财在面前吊着,也再没有胆大包天的主儿敢跟这不讲道理的人家打交道,蹚这浑水了。
可偏偏何员外是个天生的牛心拐孤,牵着不走,打着倒退,阖族明目张胆的算计他,他怎的可能如他们的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的心血拱手送人的,就是一把火烧了都不能够。
既是如此,索性就在自家铺子里踅摸起了赘婿的人选来。
何员外年少失怙,那年头家家户户都吃不饱,族里头也确实养不活这么一张嘴,幸而何员外一身是胆,不过十一二岁的年纪,就敢孤身一人出去讨生活,而且还真叫他求到一家细点茶食号门上,一心一意的拜师学艺。
待到而立之年,何员外从茶食号脱身出来,带着妻女返回沙河镇,从走街串巷摆摊吆喝开始,凭着一双巧手十分巧思,不出几年光景,就有了自己前店后坊的茶食号。
当时铺子里十来人,头一个入眼的,自是打小跟着他的徒弟苏二郎。
虽然换个立场,从师傅到老丈人,何员外确实打心里觉得苏二郎这般不好那般不是,尤其斗大的字儿不识一箩筐,不配喊自己声“岳父”。
可到了这辰光,但能替他出一口恶气,就再没甚的不好的了。
何况苏二郎既无父母又无血亲,唯有的就是他这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傅,自然做的了这个主儿,当即玉成了这桩婚事儿,敲锣打鼓,招苏二郎做了上门女婿。
或是天缘凑巧,虽说何员外这事儿办的不地道,可偏偏苏二郎在入赘之后,倒是同何娘子情投意合,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头先这一家三口的日子倒还太平,何娘子在家打点三餐茶饭四时衣裳,偶尔替铺子里外出交际,苏二郎则跟着何员外跑进跑出的经营“五味和”茶食号。
何员外当时有意栽培苏二郎接手“五味和”,自然处处都肯指点他。
苏二郎或许称不上绝顶聪明,但也不是愚笨之人,只是原先只在后头作坊里当炉,从未踏足过前头铺面,自然不懂这些个经济事务。这会子翁婿两个一个肯教一个肯学,苏二郎自然进步飞快,不出两月,就能独当一面,出门收账了。
可时日一长,这份机敏好学的劲头不但没让何员外老怀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