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颖娘有心观察到的那般,春天的炊烟,素来清淡疏朗,一丝一缕线条分明,浑身都散发着春天的明快气息。待日子进入夏秋之际,时常不干不湿的柴火烧出来的浓烟不但乌漆墨黑,还大风大浪直来直去,来的急去的也快,一如时节般爽直。冬天的炊烟,往往也带着时节的气息,正是乳白色的。而且看似横冲直撞杂乱无章,实则错落有致乱中有序,大多还都散发着果实的香气……
只今天不但有习以为常的果实芬芳,空气中还弥漫着各种各样的甜香气儿。
一大清早,四喜巷中的街坊们方才开始一天的忙碌,就陆陆续续闻到了这股甜香气儿。
起初并没有人放在心上,有也只是随口笑一句:“这是谁家一大清早就大动乾坤地做好吃的呢!”
只随着日头缓缓东升又渐渐西斜,除了隔壁家的小孩打从早饭起就在就着新邻居家的香气儿下饭,越来越多的街坊们开始留意到新邻居家的异样。
看着新邻居家上空缠缠绵绵融进云端的炊烟,有一笑而过的:“到底还是些孩子,就知道翻着花样的折腾吃的。”
也有不免咋舌摇头的:“到底还是些毛孩子,可怜见的,哪里知道如何作人家!”
还有误打误撞的:“这些孩子,莫不是也想学着做些小本的买卖?”
可不管怎的想,没有谁过来登门打扰颖娘诸人。
甚至于日头将要落山,眼看着已是到了下学辰光,巷弄里很快欢声笑语,热闹了起来。可不管是需要路过还是循着香气儿径直寻过来的孩子们,顶多悄没声息地站在门口大口吸气儿,没有一人尝试着上前推开新邻居家半掩着的院门。
而自成一统的院门内,忙到脚不沾地的颖娘诸人自然不会晓得这一天下来,差不多整条巷弄的街坊们都被他们惊动了。
他们仍旧一心扑在将碧水长天融入茶食的过程中,正在制作最后这一组茶食中的最后一味——黑糖百合果。
被果娘称之为“百合果”的球状百合糕已经做好了。
将之前已经蒸至酥烂又晾凉的熟百合等分成两份儿,一份同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比例兑成的镶粉拌和擦透,静置一个时辰过筛,即成了既均匀又疏松的百合糕粉。又将另一份熟百合拌上些许镶粉同白砂糖搅成馅心,以手掌接近手腕处的两片厚肉将其推成山楂大小的丸子,在百合糕粉中滚上几个来回,再次用巧劲儿推成丸子,旺火蒸熟,取出晾凉,百合球即成了。
虽然已经可以食用了,可在颖娘的计划中,百合果只是雏形,接下来还有至关重要的一步——蘸糖。
说起来很简单,就同冰糖葫芦甚至于糖香榧的制作过程一般无二,蘸上糖衣即可。
可首先熬糖的火候就绝不简单,何况若是白糖还则罢了,一旦过火就能变成棕色,可颖娘用的本就是一色黑糖,想要使熬好的糖稀不稠不稀恰到好处,完全凭借手感。
好在颖娘虽已忙了一天了,可手感却是越来越好,在感觉到糖稀开始咕嘟出细小密集的泡沫时,当即用筷子蘸了下糖浆,果然已经能微微拉出丝来了,当即离火,将圆滚滚的百合果贴着泡沫轻轻转动,裹上薄薄一层均匀的黑褐色糖衣,摆在已在清水中浸泡许久的砧板上冷却。
待到糖衣迅速冷却后,颖娘当先尝了一口,糖衣咬起来咯嘣脆,完全不觉得粘牙,里头的百合果入口绵软,平甜爽口,带着百合特有的清香,感觉还不错。
又分给阿芒、丫头同果娘:“都尝尝,只不过我觉得口感似乎还差些。”
眼巴巴望着的果娘却背着小手直摇头,望了眼门外的朦胧灰白,有些不舍又有些期待地咽了口口水:“姐姐给果儿收着,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