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不少帮助,也让他孤独的内心时常泛起涟漪,特别是那个小小的喜帕,那十五个字:预事时,易冷静,要清醒,信父帅,信正义。可是今天为何会如此失态……
不过这一切容不得他多想下去。但见这时一羽林郎,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黄水县衙,高声吼道:“黄水令王玄策接旨!”
一听这个,王玄策赶忙命人大开中门,放炮迎旨。
但见这羽林郎,拿出一个明黄的折子,开口念到“门下。黄水令王玄策因政绩突出,着即考功优等。当安排好黄水之一切后,启程回京另有任用。在回京之路,应沿我大唐与吐蕃之边境游历进京!”
众人随即叩头谢恩,一个个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恭贺王玄策的荣升!
酒醒之后王玄策揣摩这这份圣旨。为何独独多了一句自边境游历进京,此是何意?
事情还得回到一月之前。只见这巍峨的大兴宫内弘文馆中,李世民正在勾诀刑部呈上来的死刑名单,看着卷宗中两个悍匪就这样被一县令剿一举灭甚是欣慰!着即吏部调出王玄策之履历,看到其治理黄水有如此之功绩,以及融州刺史如此宽慰之考评。顿时对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颇感兴趣,同时令尚书省列入优等考核名单。
此时的李道宗已经有任城王改封为江夏王,主要负责西南诸藩之事务。自贞观三年吐蕃国王松赞干少年继位,就彰显出老成持重之态,治国理政颇显明君之风;经过这些年悉心治理,吐蕃亦是兵强马壮,国民一心,俨然成了大唐西南最大之威胁!于是乎李道宗上表一封,谏言应时刻警觉吐蕃之日渐壮大,能分化则强而分之;如若不能,应了解西南诸番与吐蕃之紧密缘由;了解两国边境之详细资料,为以后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多加筹码,防患于未然!
李世民自贞观九年打通河西走廊之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不绝于耳,万国使节更是是时常出现在长安城内。正是如此宽松的政治氛围,也使得大唐朝廷的政令消息顷刻之间传遍列位使节耳中。听闻李道宗这防患于未然之策,也深表赞同!可是派遣朝廷高官前去,自是大张旗鼓,瞬间就会增加两国紧张之氛围。两人思虑之后,不如派遣一能力出众,不宜引人注目之官吏似为妥当!
些许思索之后,李世民就选中了这王玄策。毕竟他只是一小小的黄水令,断然不会引起吐蕃的警觉。且在西南边境,又政绩突出,能力上自然是不用说了。将这一想法提出之时,李道宗自然也是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道旨意。因为此行之目的,仅仅只是通过边境了解吐蕃之情况,事情也不慎紧急,故而没有调查重点!
要怎么说牛人,就是牛呢,这个王玄策,第二日揣摩这圣旨之用意,已明了个八八九九。这些年吐蕃是在不断壮大,应该是朝廷需要调查边境的情况,为了隐蔽进行和防患于未然才有此计!
经过一番详细谋划与分配,周曾侧重调查边境之具体风俗,陈茂材侧重查看边境双方地形和用兵之情况。王玄策自是负责整体统筹。经过此番分工,众人分头准备去了。
在交接之时,蒋县丞和众衙役展现出依依不舍之情。王玄策也明了了他们的深意,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相聚总是短暂的,这些年以来,众人在王玄策的带领之下,整个县衙的面貌不仅焕然一新,整个官吏团队更是团结一心。款款之情,尽在无尽的言语之中!
蒋县丞人也不坏,只是因为以前吃不饱饭,也就动起了贪念,张四海等一众衙役更是穷苦百姓出身,自然也是了解百姓。这些年他们也分得了土地,有了粮食,日子过的也踏实了,就想着多为朝廷尽心,多为百姓办事。所以,当面对王玄策即将离开的时候,突然间感觉像是少了一个领路人一般,亦是心有不舍。
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