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平二年中秋,在继招贤令后,曹操再度颁发一张招贤令,不过,这次与上一张招贤令重才不重德不同,这一次曹操的首要要求便是德行要高!
因为他要给他大儿子曹昂寻找老师!
此消息一出,天下皆惊!无数人被曹操这个举动吓到了!
从古至今,求学拜师历来都是一件极为高雅严肃的事,求学拜师从来都是父母带着孩子和束侑,也就是今天的所讲的学费,恭恭敬敬的拜访先生,然后在一番扯关系之后,先生才勉强收下这个弟子。一番过程说起来简单,可实际中的困难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首先名家收徒首先看重什么?资质?不不不,他们首先看重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名家并不是指的全部,只是大部分而已。
……
“你认识谁谁谁吗?我们就是他介绍来的!”
“哦!他呀,我跟他老朋友了!你家的孩子既然得到他的举荐那定然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啊!行啦,这个弟子我手下啦!”
“这是小儿的束侑,今后还请先生对小儿多多教导啊!”
“啊,应该的,应该的。”
……
别以为上面这些情况是最糟糕的了!NONONO!这才不过是中等水平,因为这些家庭一来有些关系,二来家底还算丰厚,能够付得起学费。
然而这两点对于那些家道贫困如喜的寒门子弟来说,无疑就是奢望了!他们若想学有所成,便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用超过别人几倍的辛苦来填补空缺!
对此,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曾有表述,那篇文章中说道,宋濂家贫无书可读,为了读书只能朝藏书人家借,然后亲笔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录,最后还要赶在借期将满之前归还。
后来长大了,抄书已经不能满足宋濂了,那怎么办呢?外出游学,背着书箱穿着草鞋,行走在冷风中暴雪中,等到学舍后腿脚都冻的没有知觉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为了出人头地,只能跟随当地有名望的先生学习,所以在那个时候,有名望的先生是个稀缺资源,宋濂曾经求学的那个先生就是这样。
求学的人多,先生却只有一个,所以先生很难照顾到每个人,所以那时候的求学对自学能力是个考验,然而有些问题注定是自己所不能解决的,怎么办呢?问先生。
问先生是个极其考验眼力见的技术活,问问题的最佳时间就是先生高兴的时候,道理有云:人高兴了就容易话多。先生也是人,这条道理自然也适用。
有眼力见好的,自然也就有那些一根筋的人,专挑先生生气的时候问问题!这不是找骂吗?
先生骂人你能还嘴吗?当然不能!先生骂人你能动手吗?肯定不行啊!先生骂人你能装作若无其事吗?想死可以试试!
那先生骂人的时候,你能干什么?俩字:忍着!
不仅要忍着,还要做出恭敬有礼的样子,因为这样先生才会认为你小子孺子可教,这样他才会解气,你的苦难日子才能早点结束!
以上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古至今,从来都是弟子上门拜师,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牛气哄哄的曹孟德却发布了这样个一个惊世骇俗的招贤令。
当然啦,说成求师令或许更加恰当一些。
在这份求师令中,曹操言简意赅的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我儿子曹昂聪明伶俐,勤学好问,是个极其有天赋的孩子,我曹操作为他的父亲,为了我儿子的长久考虑,特地颁布一份求师令,目的就是为我儿子求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有意者速来陈留曹府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