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吁灭国,马来北部的这些邦国才解除了那如山般的压力。其后虽有纳黎萱复国,但暹罗最主要的敌人始终是东吁王朝,对北大年诸国的控制力已经大大下降了。在十年前,北大年女王更是乘暹罗王位更迭,在柔佛和彭亨的支援下宣布独立。
暹罗三次派军远征,北大年也得到柔佛与彭亨派出的援军。暹罗约巴达维亚共同出兵,巴达维亚也都答应了。但第一次没出兵,第二次出兵慢了,第三次巴达维亚已经不想打了。三万暹罗军没能攻下北大年,最后在吉打苏丹和巴达维亚的斡旋下,撤兵了。北大年在事实上独立,但暹罗在口头上也没有放弃宗主权。
陈守序:“柔佛和彭亨当时出了多少兵增援北大年?”
林同文:“一共5000人,40艘战船。”
陈守序:“林兄以为暹罗为什么会连输三次?按说他们的兵力远远超过回回兵。”
林同文:“陈兄有所不知。这马来和东印度群岛,天热多雨,森林茂密,瘴气流行。陆上交通极差。大军出征,很难从陆地补给粮草,所以大家都是用海船运输。马打兰苏丹十几年前出兵三十万围攻巴达维亚,巴达维亚城只有两千守军,城市连城墙都没修完。但荷兰人在海上灭掉马打兰的运粮船队,马打兰苏丹出的兵越多死的越惨,他的军队尸体从巴达维亚向东铺满了整条撤退之路。”
陈守序:“林兄的意思是,暹罗不是从陆上无法攻破北大年,而是没有打赢海战的力量。”
林同文:“是的。除非暹罗倾全国之力,万人围城,再征集十万人转运。只要暹罗敢这么干,缅甸的东吁就敢出兵攻向阿瑜陀耶。所以当时帕拉萨东王(金殿之主的意思)需要巴达维亚的舰队。”
陈守序:“既然暹罗与巴达维亚关系不错,那荷兰人为什么最后又不出兵?”
林同文:“这就与葡萄牙牙人有关系了。荷兰人一直想摧毁葡萄牙人的马六甲,可光他们自己的力量又不够。他们便联络当地的苏丹国,亚齐没有同意,就只剩下了柔佛。现在围攻马六甲的就是荷兰与柔佛的联军。4年前暹罗最后一次出兵,北大年是得到柔佛支持的,当时荷兰已经在准备这次对马六甲的围攻,不可能再去得罪柔佛苏丹。”
眼下的东南亚,除开寮国等内陆国,以及东吁、暹罗、广南三强国可以不大在乎荷兰人,对其他国家来说,荷兰人的态度是决定性的。但荷兰人此时又正好有求于柔佛苏丹,暹罗在没有海军护航的情况下,攻打有一定防御力量的北大年会很困难。
几杯酒下肚后,对如何攻取北大年,林同文比陈守序还积极。
陈守序:“既然荷兰人有求于柔佛苏丹,柔佛苏丹又支持北大年。你之前说柔佛苏丹的王子已经与北大年的新女王订婚了,我们该如何处理与柔佛、荷兰的关系?”
林同文冷笑一声,“陈兄,我在南洋这些年,见多了这些回回国之间的勾心斗角和殊死内斗。纳黎萱王复国后,暹罗的国力实际上不足以再远征马六甲,这些苏丹国纷纷向阿瑜陀耶称臣是因为亚齐。亚齐的伊斯坎达尔苏丹在位时,征讨马六甲,他摧毁了吉打国的首都,大肆劫掠柔佛、彭亨和霹雳,一共掠走了40000同教的奴隶。那几年,市场上的奴隶和狗一样便宜。伊斯坎达尔带回亚奇的两万多奴隶,几年后就只剩下1500人。这些同教的苏丹国之间打的比外人凶多了。吉打的苏丹当时就跑到了洛坤,请求暹罗的庇护。北大年也是在那个时候重新向暹罗称臣。”
马来这些苏丹国之间战和不定,今年还联姻称兄道弟,明天就可能兵戎相见朝死里打。
林同文:“亚齐自从伊斯坎达尔苏丹去世,这势力就向下走。没了亚齐的威胁,北大年这些邦国又觉得暹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