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南洋人民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加上鱼,让南洋各民族普遍营养比较好。虽然蔬菜很少,但同样吃不完的水果弥补了蔬菜的相对不足,酸橙蜜柚等构成了维生素重要来源。
充足的营养让17世纪的南洋土著在身高上并不落后于欧洲。这里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大约160,就是17世纪中等个头欧洲人的身高,略矮于华人。
南洋土著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平均年龄最长寿的民族,这里基本上看不到瘸子、佝偻等轻度残疾,而这些情况在欧洲人中比比皆是。
可能是因为历史上印度教的影响,这里的民族吃牛肉的并不多。在野草茂密的地区,到处都是成群的水牛。在爪哇岛,1两白银能买到60只鸡,1头强壮的水牛也不过3两白银。
对在过去几年饱受饥荒折磨,刚刚移民到南洋的华人来说,每天能吃2顿大米,没错,这就是天堂。
华人是南洋最干净的民族,他们从不喝生水,将水煮开后泡茶喝,这最大程度抵挡了流行疾病。
马六甲易手,这里便不再是南洋大米贸易的核心港,但港口的变化并没有受到影响到各国的大米产能。
爪哇岛一年依旧要输出2万吨大米,中爪哇的马打蓝输出15000吨,东爪哇的几个小国输出5000吨。暹罗每年输出12000吨,真腊7000吨,缅甸也有近万吨。再加上其他的小国,南洋地区每年大约有8万吨大米在海上跑。荷兰人会收购其中6000吨,原本葡萄牙人也是购粮大户,现在这块需求被荷兰人消除了。
南洋的大米运输船都是些庞然大物,载重吨通常在300—500吨。马打蓝一般用30—50艘船,暹罗用30艘船就能把上万吨大米运到进口国。
南洋各国粮食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并不同,比如暹罗是种双季稻,分为雨季稻与旱季稻。雨季稻占了90%的产能,一般在夏天播种, 11月收获,晚的要跨年。各地稻谷收割后,通过内河汇集到阿瑜陀耶城,装上海船输往各地。北风季他们会将大米送到巴达维亚或者亚齐,南风季则输往中国等地。
联邦不仅在暹罗与真腊,也在通过各种渠道采购爪哇等的粮食。
李君常负责筹措运输船,南洋的戎克船普遍比大陆的船大,联邦运输船普遍为10丈长,排水量450吨以上的福船和广船,有几艘暹罗广船更是长达13丈,排水量逼近800吨。
考虑到这次会逼近战区,守序要求船主必须可靠。李君常除了调动一部分本国船,其他船只均雇佣自真腊与暹罗两个相对可靠的国家。抽调多数大船后,本国今年北上广东的运输任务将交给中小运输船,来往南洋则要雇佣其他船只了。
本土舰队今年的主要任务是给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船队护航。
正常情况下,本土舰队惯例维持一半军舰在海上执勤,一半在港中维护休整。
按照守序早前的建议,本土舰队的军官不断在战舰和院校之间轮岗,很少有人长期固定在一艘战舰上服役。舰长们在院校中学习、交流数学、天文导航、气候的高级课程,结束一段课程后便转到之前没有任职过的战舰上执行任务。
没有新建的巡航舰,轮岗是唯一让人事流动起来的方法。人如果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就会失去新鲜感,继而对工作产生疲惫懈怠。
本土舰队这几年基本都在暹罗湾中执勤,训练官兵,偶尔进行一些缉私和对海盗的低烈度行动。本土舰队老兵比例不如台湾分舰队,实战经验和在复杂海情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有些欠缺。
今年的任务将是本土舰队第一次远海作战,在家里憋了几年的军官们有些跃跃欲试。格伦维尔.科林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