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瓦塔的活动可以持续整个通宵,因为在瓦塔的周围有人不断朝塔里添加着木柴和燃料。这边的瓦塔刚燃烧起来没多久,对面不远处的舞台就已经有人在准备,那是一会即将要开始表演傩舞。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
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的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白鹭洲这次邀请的傩舞艺术团表演的就是十二人的舞蹈,由于附近的瓦塔烧的火焰冲天,整个晒谷场的方圆五百米的范围内都照亮的如同白昼,因此也就不需要额外给舞台配备照明灯。
“锵锵锵!”
一阵激烈的铜锣声响起,从舞台的后方转出来了一行十二个头戴赤帻、脸罩鬼面具、身穿朱裳、袖系绿鞲衣、手持麻鞭的演员。
锣声渐弱,鼓声骤然响起,一弱一强,极具韵律、节奏很强,很有特色。谢文浩看着那群跳傩舞的演员们脸上带的面具非常奇特,有的是木制的、还有的是铜制的,造型古朴浑厚,夸张奇异,同时还色彩亮丽。
面具的造型有神鬼人兽,甚至还有人兽合一,狰狞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黥面、剑鬓和青铜镜等意象符号造型。
随着伴奏音乐节奏越来越快,那些跳舞的演员们动作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保留着古朴、粗犷、简练、夸张、形象、传神的独特风貌。这些动作多顺拐、屈膝、下沉、含胸、挺腹,具有沉而不懈、梗而不僵的特色。
熊宁还是第一次看见这样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手上的单反相机从烧瓦塔开始后就没停过,不断的到处拍着照片。为此他担心相机的内存不够,还特意多准备了几张内存卡。
汪敏敏则继续拿手机录像,自从国庆节那天她在易网论坛上发表过关于白鹭洲游览的帖子,遭到全国各地网友们的追捧后,她这几天在白鹭洲游玩的时候到处不断拍照和录像。
原本国庆节的第二天,她打算和熊宁一起返回三江市,结果得知白鹭洲要举办中秋活动,便又选择留了下来。
这一留,果然没让他们两人失望,前面的烧烤晚宴对他们两来说只能是还过得去,并没有达到让两人心甘情愿多停留几天的地步。可是接下来的烧瓦塔,那熊熊的烈焰冲天而起时,让熊宁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场面太壮观了。
真正让他灵魂感到战粟的,却是后面的傩舞。那种远古苍凉的意境不断冲击着他的灵魂,让他深深的沉醉其中。
……
对于烧瓦塔和跳傩舞,谢文浩已经不是第一次看了。以前小的时候,村里举办中秋活动时,也会有这两项活动。
只是那时候的瓦塔搭建的都很小,高不过六尺,用的还是老旧的土砖和破瓦,甚至都没达到今天这效果的三分之一。
傩舞也是仅有四人的舞蹈,还是村里面自己的非专业的舞蹈员,看上去只是像那么一回事,实际上动作都是非常不标准的。
所以,谢文浩对以前小时候的中秋庆祝活动只能说有印象,而不像今天看到的那么震撼。很明显,李哲和刘柳絮两人策划出来的这个中秋活动还是非常成功的,不说谢文浩他自己被吸引了。就看周围那围观的游客们,一个个围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堆附近,随着傩舞伴奏音乐的响起,也在翩然舞动,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