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城郡署后院,郡守徐明大发雷霆,杯子不知摔坏多少个。就连端来香茶侍奉的丫鬟,也是胆颤心惊,生恐被迁怒责罚。徐大人向来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如此大发脾气,自然是心情糟糕到了极点。眼下正是大军出征边关之际,如果现在有人在徐大人面前念叨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将士出征几人还?徐大人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他,四百,四百人生还。
徐大人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他刚刚看望过属下那群残兵败将,仅剩四百余人。整整一个千人队,早上出发平乱前,还是意气风发,信心十足。不料几个时辰过后,千人队折损过半,仅剩四百来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回来。是属下将士们疏于操练,战力太弱,还是凤凰岭的叛贼太过凶猛?徐大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一贵小姐装扮的二八女子,轻轻走过来,径直走到徐大人身后,轻锤徐大人后背。徐大人没有感到意外,貌似对此已习以为常。
“爹爹何故生气?小心气坏了身子。”妙龄小姐正是徐姗,徐大人的掌上明珠。
“还不是那些将士们。”徐大人闭眼,享受爱女为他捶背的韵味。
“将士们又哪里惹你生气了?”徐姗轻轻锤打父亲肩头,好奇的问。
“平乱不利,损兵折将,真是气煞我也。”徐大人看似说得很生气,其实心里的怒火,已在女儿绕指柔下,烟消云散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爹爹不必为此耿耿于怀。”徐大小姐聪慧过人,自然能够揣摩出爹爹心思,劝慰道:“休养几日,借机整顿军纪,征兵点将,再去讨伐就是了。”
“没那么容易。”徐大人故意解释给女儿听,“守城驻军本就兵力不足,一战下来更是折损五六百,哪里还有余力再去平叛?”
“可是我听说监国太子诏书,平叛不利者,革职查办?”
“为父正是为此发愁啊。”徐大人挣开双眼,表情严肃,眉头微皱。
“那就赶紧征兵,早日平息这股叛贼。”徐姗很是担心父亲,说道:“女儿可不想你被朝廷查办,一家人享受天伦多好,让女儿好好的孝顺你。”
“知道你有这份孝心。”徐大人甚是喜爱这个乖女儿,只是眼下这个难关,真的不好过。征兵,说起来容易,到哪去征?朝廷年年征兵,可是征到的兵丁却一年比一年少。最近这段时间,为抵御北央国进犯,朝廷连续两次紧急招募新兵,哪里还有合适的青壮年入伍?现存守城将士不足千人,没有兵源补充,仅凭这点兵力,何谈平叛贼寇?
似是知道父亲难处,徐大小姐漫不经心说起一件看似不相关的事。徐大小姐悠悠说道:“太宗年间,北央举国来犯,我军不敌,节节败退,社稷危矣。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太宗帝大胆启用奴籍下人。不料这些奴籍下人,令人刮目相看,沙场上悍不畏死,英勇杀敌,竟成为扭转乾坤的中坚力量。大败北央军后,太宗帝论功行赏,不少奴籍下人就此脱离奴籍,一跃成为朝廷栋梁。”说到这里,徐大小姐眼望后宅庭院,那里有不少下人,大多年龄相当,正值青壮年。
下人,奴籍,徐大人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扩充兵力的好来源。平叛不利,革职查办,与其戴罪入狱,不如仿效太宗帝,征用奴籍下人。只要平叛得力,自然是有功之臣,仿效太宗帝,没准还会成为一桩美谈。越想越觉得可行,越想越兴奋,徐大人一拍大腿,忽一下站起身来。
很突然的动作,并没有吓到徐大小姐,貌似在她意料之中。徐大小姐提醒父亲说:“征召奴籍,从我做起,很多大户人家为了自身利益,不会轻易放这些下人出外应征。以身作则,既能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堵住悠悠众口。”
“这个你不必担心,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