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最常见的就是来自新罗、倭国的百姓。
第三等则是土户,也就是驯熟的土著户口,他们也是归化人的补充来源,处于最底层的第四等,无疑就是各家买来或是自己捕获的藩奴。
其实还有一个隐性的阶层——化外人,也就是文明开化之外的野人,也是藩奴的来源之一。
像里市经营的主要是国人和归化人的身契,更多是一个个半中介性质的人牙行,经手各种从长期雇工、到佃客部曲,乃至卖断身后、三代的奴婢仆役业务,虽然是奴婢之属,但是拥有一定的人身权利,主家也不得无故伤害,并且要为此承担干系。
而专营土人和藩奴的外市,业务范围和来源则要广泛的多,经营对象的社会地位,也就是“律比畜产”而已,也就是说,把他们弄死弄残,也不过是比照损坏了自家的牲口或是物品一般的处置而已。
不过作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除非到了王朝末年,否则哪怕身处社会最底层,也并非没有改变命运,抬高身份的机会,虽然概率比较小,但是总归是有所上升流动的渠道。
表现好的藩奴可以落地成为土户,土户的后代可以成为归化人,归化人拥有一定财产和土地之后,可以申报成为国人,归化人就可以从事大多数职业,乃至当任一些小吏,而国人甚至可以考取功名,然后从政和仕官。
而对这些藩外人来说,从军无疑又是一条捷径,像南朝配下的藩军序列中,亦是不乏昆仑奴后代组成的夜叉营,或是白夷构成的塞种营,或是在拓羯军中服役的波斯种和天竺人,
或又是作为海兵队配属的斥候,隼人队中的倭人,乃至是其他各道驻屯军中,各种杂胡土夷构成的辅从兵。
就连我家藩领所的抚远州,也有一些,这些被称为土蛮兵的辅助武装,虽然拿不出台面去,远离熟悉的环境,就不知道如何作战了,但是地方上用作守土和维持,还是可以勉强胜任的。
下尾市,就是一个典型的外市,
其中经营的对象,又分为生熟两种,很好理解,生口就是还未调教训练过的,需要买回去自己驯化,一般属于最便宜的藩奴,只能用来做最简单的繁重劳役。
熟口则是经过商家的训练和调教,拥有简单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服从性,可以直接当作奴仆来使唤的驯熟种,相比生口的身价要翻一番,有时候还会掌握一两门技艺,则价值更高,如果是比较独特的技艺,甚至会被当成活的传家之物,而卖出天价来。
也是一个临时的秘密联络点。因为通过海路的秘密渠道,陈子河给我送来了最后口信,有些沉重的口信,因为他这时候,已经被官军,重重包围在了某处海边。
走在稀稀拉拉的街市中,充斥着某种汗臭混杂的异味,但是距离我印象中,污水横流的奴隶市场,还是有些距离,看起来街道颇为干净整洁,一排排的大栅栏后面,圈围着各种肤色和面孔的奴口。
但至少他们身上是没有什么污秽的,还有简陋的破烂篷布遮顶,不至于被阳光晒死,只是团团翻着眼白,有气无力的打量着来往的行人。
有人查看询问了,才不情愿的被驱使起来,做出各种展现自己健康强壮一面的姿态。
我甚至看见了鸵鸟,斑马什么的,明显只有非洲才有的生物,甚至还有一只小犀牛,和那些皮肤黝黑的昆仑奴关在一个栅栏背后,却拥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干爽舒适的环境,只是看起来有些萎靡不振。
当然,因为地缘关系,这处人市里最多见的,是昆仑奴和天竺奴,属于体味比较重的人种,走在别处,远远就可以闻道这种异域饮食造成的独特异味。
相对于北边的进攻乏力,西海道的征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