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已被徐州军重重封锁,如何将消息平安送出,这是一个大伤脑筋的问题。
曹丕苦思冥想,依旧没想到稳妥的法子。
城中人手不缺,缺乏的还是城外的情报。
谁也不知道外头有多少敌军游骑。
如果走漏了消息,臧霸一定会矢口否认,那时候,收服开阳军的希望将荡然无存。
曹丕无奈,只得求助于曹休:“兄长,依你之见,臧霸究竟是什么意思?”
军中无戏言,曹休知道他的回答将影响到曹丕的判断,他皱起眉头,道:“我在军中耳目闭塞,一无所知,不敢妄加揣摩”。
如此看来,曹休、臧霸是指望不上了。
曹丕叹了口气,“赵子龙的轻骑四处游荡,此时出城,只怕凶多吉少呀”。
曹洪语气不耐:“难道我满城勇士,却找不到一个可以报信之人?”
曹休脸色急剧变幻,须臾,他咬牙说道:“大公子,叔父,我可以出城试试”。
“不可!”
曹丕、曹洪异口同声,他们都觉得曹休是在自寻死路。
曹休却有自己的想法:“张辽、臧霸等人知道我的身份,即便我失手被擒,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可是,如果换了别人,那就不好说了”。
失手不可怕,可怕的是走漏消息。
除了曹休之外,曹丕真的不敢轻信于人。
如果曹休真的愿意出城,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最起码,曹丕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准备信物了,因为,曹休本人便是最好的信物,只要他回到许昌,向曹操面禀一切,曹操一定会深信不疑。
如果换一个信使,曹操首先要的做的事情便是确认信使的真伪,其后才是传递的讯息。
顺水推舟,就此答应?
曹丕有些意动,可是,曹洪尚未表态,他不好多说。
因为曹休入城的问题,曹洪已经对曹丕颇有微辞,曹丕不想激化矛盾。
果不其然,没多久,曹洪便追问道:“陈留距离许昌数百里,文烈,你有什么打算?”
曹休吸了口气,“我有一计,可以鱼目混珠,如果大功告成,当有七成的把握”。
“计将安出?”
“派遣四名精骑由四门而出,吸引徐州军的注意力,趁敌不备之际,再派出四人,我可以混在其中”
不得不说,这法子确实有成功的可能。
相对于直截了当的开门冲杀,曹休此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迷惑徐州军。
就算徐州军察觉不妥,等到他们有所反应的时候,也肯定来不及了。
陈留到许昌,乡间道路极多,徐州游骑不可能封死每一条路。
只要有一丝缝隙,曹休便有冲出的可能。
曹洪闻言微微颌首,“子烈此计甚妙,如此,当可瞒天过海,不过,此去许昌太过凶险,子烈,你还是留在城中吧”。
曹丕也虚伪地劝了句,“叔父所言极是,子烈兄刚出虎穴,须得好生休整”。
曹休连连摇头,他目光坚定:“大公子,叔父,我已是败军之将,之所以苟延残喘,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想留待残躯以报曹公,若非如此,我早已经自裁谢罪了,又怎会苟活至今?如今,既然臧霸有意合作,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曹洪无奈,“子烈,何苦呢?”
“我意已决,还请叔父成全”
“也罢,既是如此,你可要多加小心”
“叔父宽心”
曹洪同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