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兄能得到欧阳先生的赏识,若有幸成为其高徒,实在幸甚。”
“是啊,涨了学问,得了美名啊,两全其美。”
“欧阳先生才学出众,没准过几年科举之时,有担任主考之可能,到时候薛兄……啊,哈,是吧?”
这事貌似真有可能,别的薛纵没把握,但是这一件却觉得可能性极大。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貌似是说苏轼科举的时候写了篇文章非常好,当得上状元之才。
但是身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之后,认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试卷,怕别人说自己徇私,以至于让苏轼丢掉了状元。
这种阴差阳错的故事真假已经无从考证,但欧阳修当科举主考官应该确有其事,只是作为他的学生,着实是占不到一点便宜。
尽管薛纵自己并不想成为苏轼第二,但是天子一号班里,你一句我一句,很多人对薛纵羡慕不已。
“不止如此呢,昨天的事情你们可都知道,欧阳先生可今非昔比了。”有人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来,顿时引起众人关注。
“昨日发生何事?”
很多人要么没有关注,要么是昨晚去风花雪,来不及关注,所有大部分人都不知清楚。
薛纵也竖起了耳朵,现阶段在这方面自己确实存在信息落后的问题,平民之家自然不如这些勋贵官宦人家消息灵通。
只听某一位官宦子弟道:“我是昨晚无意间听到父亲和兄长的谈话,才得知的,听说官家重用了范相公、韩相公还有彦国先生(富弼),还任命了好几位台谏官员,其中便是以欧阳先生为首的。
而且啊,欧阳先生现在可是在中枢担任知制诰,知制诰啊,你们想想?”
知制诰,负责帮皇帝草拟诏书,这个薛纵是知道的。
其中权力和地位可想而知,那绝对称得上是皇帝的亲信,天子近臣。
难怪他们说欧阳修今非昔比,担任了这个职位,那就不简简单单是个谏官了,可以说是正经位居中枢要地的大臣。
如此一来,被欧阳修看中,与其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似乎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前程似锦几个字一点都不过分。
不过那个官宦子弟续道:“听我父亲的意思,是官家要推行新政,所以重用这些人……欧阳先生说官家励精图治,大宋需要人才可能就是指的这件事。”
新政?!
薛纵顿时一个激灵,脑海中顿时蹦出了四个字——庆历新政。
这个实在是太有名,历史书上是专门强调过的,如今正是庆历三年,范仲淹当朝为参知政事。
如此说来,眼下庆历新政已经开始了?
听这些官宦勋贵子弟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庆历新政是以范仲淹和韩琦为首的,欧阳修也是参与其中的。
薛纵心里通透的同时,一直不屑一顾的吕公孺也一下子反应过来,难怪昨天晚上书房灯火通明,父亲深夜未睡,原来当真是出了大事。
新政?到底怎么个新法?父亲又是什么态度?吕公孺心下开始揣度起来。
至于薛纵,他压根没有放在眼里,被一个知制诰看中算得了什么?别忘了自己可是宰相家的公子,岂是他可以比的?
但旁人却不同,那边有人道:“薛兄,欧阳先生现在身居高位,你若拜在他的门下,必定是大有好处的。”
“是啊,欧阳先生似是对你寄予厚望,是希望你成为新政的后续栋梁吧!”
“我听说薛兄的《六国论》名扬东京,好像范相公看过之后也赞不绝口,如此说来,薛兄着实是前程远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