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安掏出一块糖,冲旁边一个笑嘻嘻看热闹的六、七岁小男孩摇了一下,那孩子就跟着她绕到旁边的一个破棚子后面去了。
刚才听他跟小伙伴儿说话,他管那个尖利叫嚣着的女人叫妈妈。
周小安摇着糖问他,“认识字不?”
小男孩的脑袋随着糖来回转,“不认识,给我!”跳起来就要去抢。
不认识就好。
周小安一抬手躲过去,“你妈认识字不?”
小男孩一跳一跳地几乎要扑到周小安身上,“我妈认识粮本儿!”
这就够了。
周小安把糖给他,他三两下扒开糖纸塞进嘴里,又开始舔糖纸,边边角角都不放过仔仔细细地舔了又舔。
“你帮我办件事,办好了我再给你三块糖。”
周小安拿出钢笔在小男孩手心写了“大米”两个字,“你去悄悄地把这个给你妈看,记住了,只能悄悄地给你妈看,谁都不能让看见,要不就不给你糖了!”
小男孩点头,周小安接着说,“给她看完趴她耳朵边悄悄告诉她,我有这个,她要是想要,就偷偷过来找我。然后你把手心攥紧了,不许松开,松一点儿就不给你糖了,攥好手心过来找我拿糖。”
小男孩跑了,周小安远远看着他,见他很听话地偷偷把母亲拉离人群才给她看手心,然后又指了指周小安的方向。
周小安冲女人点了点头,就绕进了旁边的一个更偏僻的小胡同。
母子俩紧跟着就来了。
小男孩跑在前面,伸着拳头给周小安看。
周小安把他手打开,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在他脏兮兮的衣服上一蹭,钢笔字就蹭成一团墨水了,然后在他手里放了四块糖,“你做得很好,奖励你一块。现在去胡同口守着,有人来了就叫。”
小男孩被表扬和奖励激发得脸蛋儿通红,撒腿就跑去胡同口站岗了。
他母亲颧骨高高的,嘴唇薄削,脸色发黄,眼睛浮肿,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周小安,“你有大米?”一出手就给儿子那么多糖,看来确实很有来头!
周小安伸手进挎包,抓出一把莹白的大米来,给她看了一眼就放了回去。
女人的目光几乎要黏在了她的挎包上,“我没钱!你要啥?”
周小安没时间跟他废话了,那个男孩子还在挨打呢,“我要你儿子手里的金戒指。一个金戒指换三斤大米。”
银行收购黄金,按成色定等级,一般都在两块钱左右一克,一个金戒指也就三、四克。
而粮店里早就见不找大米了,居民粮本更是早就没有大米这一项,黑市大米已经到了五、六块钱一斤,还有价无市,几乎买不着。
一个金戒指换三斤大米,已经是非常非常合算的事了。
女人眼睛一亮,“不行!至少得五斤!”
周小安摇头,“我奶奶要不行了,就惦记着她被上缴的金首饰,偏她眼力还好,拿黄铜的骗不了她,要不是为了让我奶能闭上眼,说啥也不能拿大米出来换。”
女人一听更坚决了,“不行!就五斤!国家可不让私人买卖金子,你现在到哪都找不着金首饰!就五斤!少一粒都不行!”
周小安一点头,“行!五斤!不过我有个条件,我爸没了,我家没男孩儿,我奶走了连个给摔盆儿的男孙都没有,你把你儿子借给我几天,让他守到我奶走,也算她老人家临走前有后了。再给她摔个盆儿,我再给你两斤大米。”
这个年代,新旧思想碰撞严重,又没经历那场飓风一样的运动,虽然政府提倡新风气,丧事从简,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