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早期东罗马皇帝作为羽翼未丰的教会的保护人而自然形成的。
不过,在破坏圣像运动爆发前,皇帝与教皇争夺权力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而且愈演愈烈。
自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24年亲自主持召开第一届大公会议后,狄奥多西一世、狄奥多西二世、马尔基安和查士丁尼一世分别主持召开大公会议。
罗马主教马丁曾企图主持第二次大公会议,但他旋即被君士坦丁二世下令押解至首都监禁,而后遭到流放。
其次东罗马皇帝拥有控制五大教区,即罗马、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亚历山大城和安条克教区的教会高层的任命权。
君士坦丁一世、狄奥多西二世及查士丁尼一世分别摆免教区内的大教长及主教职位,教皇维吉吕更被软禁于君士坦丁堡达七年之久。
但教会还是一直力希望图摆脱皇权的控制,君士坦丁一世时,主教有权审理世俗法庭审理过的任何案件。
而主教的判决被认为是终审判决,狄奥多西一世时,教会进一步获得了税收和司法等方面的特权。
七世纪时,教会反对了希拉克略提出的“联合论”和“两性一意论”,罗马主教格里高利一世更公开反对禁止官员和士兵在未完成职责以前进入修道院的皇帝敕令,又利用东罗马世俗大贵族争夺皇权。
至七世纪末,罗马主教色尔爵在与皇帝的斗争中公然煽动军队反叛朝廷。教会权力不断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利奥三世发动破坏圣像运动以限制教会的发展。
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教权之争直到如今都让所有正教修士恨的牙根痒痒,当破坏圣像运动彻底平息之后,帝国与正教可谓是两败俱伤。
帝国专心与教会争夺任命权和税收权,司法权,忽略了帝国外部的敌人撒拉逊人的威胁。
最终导致了帝都被围,直到保加利亚人的铁骑南下解围,君士坦丁堡才宣告安全,东罗马帝国才得以延续。
而教会同样在那次争斗中被撕裂,不但教会思想分裂导致了东西教会的分裂,而且正教被底层穷苦的信徒狠狠打击,不少人甚至抛弃了神的信仰投身异端。
没有赢家,这才是令人刻骨铭心的原因。
教会里面并不是没有聪明人,当新的教宗即位,而皇帝立刻派出了教会的大批中坚力量去蛮族那里传教,美曰其名是要宣扬上帝的大能。
但是教会里面几个元老级人物也都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一旦皇帝准备发难的话,他们也会联合帝都的贵族和贫民们发动一次尼卡起义换一个皇帝。
只是让他们措手不及的是皇帝还没有发动,他们就自己站不住脚了,圣杯事件的传播速度极快,连君士坦丁堡都开始有些传闻了,甚至导致了一定的民众恐慌。
一部分修道士发现以前的信徒甚至不来做祷告了,这让他们开始惊慌起来。
这不同以往是与皇权抗衡,他们还可以发动民间的力量,这是民众自发的抵制教会,形势残酷的让人发慌。
于是就有了教会的代表出面希望于皇帝达成和解,动用帝国的行政力量来封锁消息。
“我也想见见巴西尔大牧首了,愿天主庇佑他还能挺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