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进士孟郊登科后有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谈古论今发表了一篇东南倭事不足夸,功臣名将实乃一帮平庸之徒,顺天日报现在推出了北边鞑虏马蹄疾,一日看尽白面将,隐隐透露着打擂台之意。
如果仅仅是题目切合也就罢了,文章内容直接对着“东南倭事不足夸”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其中引用了朝廷投入边军的军费和军队数量。
“南倭北虏”是嘉靖朝所面临的最大军事问题,北边的蒙古危及京城,东南的倭寇则是危及大明最富庶之地,令到朝廷深为头疼。
只是到了现如今,东南的倭患已然得到了有效的根治,但北边的蒙古问题却仍然突出。
杨博在履历在北边,功绩亦是在北边,不管是出于阻止政敌胡宗宪起复,还是为了捍卫北边督抚和将士的颜面,他都有理由最大限度地淡化南边将士“剿灭南倭”的功绩。
面对胡宗宪的旧部戚继光和俞大猷新近的两项赫赫战功,他先是通过谈古论今主导京城的舆论,而后跟各方打了招呼,从各方面进行淡化这些剿倭的功绩。
这样既维持着一直以来“北尊南卑”的局面,同时维护个人的政治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举。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事情却是给人毫不留情地戳破,顺天日报已然是要站出来公然为南方的将士鸣不平。
针对东南剿倭开支高达三百万两的问题,这篇文章却是给出了回应道:“东南抗倭所费银两甚巨,但倭寇尸首亦是不计其数,令东南不复兴化之祸,乃是百年大计也!东南倭事今已平息,既是百姓税粮之力,亦是将士用命之功,此功却不可不彰也!”
针对东南剿倭动用了几十万军队的问题,这篇文章亦是给出了回应道:“大明辽东镇总辖二十余万军士,去岁六千鞑子入关,劫掠三河、顺义等地八日方离开,东南二十倍于倭人全剿之,北军二十倍于鞑子,又当如何?”
如果说东南剿倭的功绩是靠银子取胜的话,那九边的将士却更加不堪。他们每年虚耗朝廷大量的军费,最终却是屡番被蒙古人欺负,甚至去年又被人打到了北京城下。
倒不是没有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但谈古论今的影响力太大,加上杨博及相关势力的引导和震慑,令到反对的声音显得很微小。
但如今,拥有着极大影响力的顺天日报发声,已然是将这个问题迅速地扩大化,京城的舆论必定会再起波澜。
“该死!”
杨博看完整篇报道,脸色已经气得铁青,用手将纸报攥成一团怒声道。
杨俊民每日都有看报的习惯,刚刚看到这篇文章便知晓此事非同小可,故而急匆匆追上来拦桥,这时显得关切地询问道:“爹,此事该如何是好?”
“你对此事怎么看?”杨博将攥成一团的报纸丢到地上,知道接下来要面对很大的舆论压力,却是考究般地对着儿子反问道。
“爹,孩儿以为此事怕是跟林晧然脱不得关系!”杨俊民知道这份报纸由林晧然在顺天府尹的任上所创,亦只有林晧然才会有如此的胆魄发表这篇文章,却是微微疑惑地询问道:“爹,你事先没和他打过招呼吗?”
杨博当即便想要说“那小子算什么东西”,只是想到对方已经是礼部左侍郎,却是不由得压下怒火地道:“我找过吴曰静!”
官场没有那么多的生死仇怨,如果能够在私底下解决,通常都是在私底下调和。像这些年,很多官员明面是告老还乡,实质是这些官员是被迫辞官保全己身。
为了淡化戚继光和俞大猷战功的事情能够顺利实施,杨博主动找上了各方有头有脸的人物,正是害怕这种突然有大人物跳出来闹事的情况。
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