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的官员纷纷望向徐阶,亦是好奇这位首辅会如何作答,是不是真要推行这个禁铁令。
“皇上,董郎中此言谋万世之策!而今大明生铁已经富足,多则必为兵器,对大明的安定是一个隐患!虽然此举有损铁课收入,但跟大明的万世太平相比,这点收入可谓是微不足道。另外,据臣所知,今东南及岭南出现很多大作坊,其护院之数动辄过百之多,人人都有精良武器,请皇上务必防微杜渐。”徐阶早已经有想法般,当即便是进行回应道。
林晧然心里黯然一叹,若有所思地扭头望向了徐阶。
这该来终究还是要来,后世都知道隆庆开海,却不知隆庆禁铁。
在众多的矿产中,只有铁矿才允许民营,但限制极多。采铁和冶铁必须得到州县衙门的批准,且雇员不能超过五十人,不得雇佣外地流民,且开炉时间限于每年农闲季节,贩运生铁必须向当地官府申请旗票等。
正是如此,这仅是给大明的发展埋下了一个小小的隐患,而始作甬者正是这位被后世视为贤相的徐阶。
以福建为例,明初时期的铁课收入是每年12.43万斤,至于隆庆元年是29.92斤。正是因为这条禁令的影响,直到明亡都是保持着这个数字,大大地限制了冶金业的发展。
严嵩的贪墨损害的往往是一时之利,但徐阶推出这种限制冶金业发展的“禁铁令”,却是让到大明一步步走向毁灭。
防微杜渐?
殿中的官员听到徐阶的一番分析,亦是露出了沉思之色。
如果朝廷减少一点微不足道的铁课收入,却是能够让大明万世安定,这确实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可谓是谋万世的好国策。
“皇上,臣反对!”林晧然略作沉思,便是毅然选择站出来反对道。
咦?
郭朴和高拱不由得好奇地望了一眼旁边的林晧然,却不知林晧然是故意不让徐阶称心如意,还是确实不支持这个禁铁令。
徐阶的眉头微微蹙起,同时显得厌恶地瞥了一眼林晧然。
殿中的官员亦是纷纷交换起眼色,当即又是嗅到了一股火药味。
隆庆暗自叹了一口气,仿佛早已经意料到一般,便是对着林晧然抬手地道:“林爱卿,请说!”
“铁,农耕之利器也!今天下太平近两百年,开拓农田与日俱增,所需农具更是只多不少。若是如今朝廷限制生铁,唯利商人必定坐地起价,令到天下百姓受到他们的盘剥!”林晧然抬头望向隆庆,显得一本正经地分析道。
他不知道徐阶和晋商是否已经垄断铁矿,但此举的经济逻辑是显而易见。一旦朝廷禁止地方开设新铁矿,那么必然造成铁价高涨,进而普通的百姓需要承当铁价暴涨的价格成本。
普通的百姓其实离不开铁器,不说农耕要的铁犁、锄头和铁铲等,平时生活中的柴刀和菜刀同样离不开生铁。
正是如此,不管是为了整个大明的冶铁业,还是为了避免百姓承受更高昂的耕作和生活成本,他都要坚定地反对这个荒唐的决策。
这……
殿中的官员听到林晧然抛出这个观点,亦是不由得认真地深思起来。
这禁铁固然能够有效地限制地方盗贼的发展,更是保持着朝廷武装力量的绝对优势,但带来的负面作用似乎亦是显而易见。
正如林晧然所言,这生铁价格高涨后,却是需要普通百姓来承当,进而让到原本背负重税的百姓是雪上加霜。
一念至此,大家纷纷扭头望向徐阶,看这位首辅是否会做出让步。
“林阁老,你此话言过其实,更是欲图混淆视听。这农具又非衣物,而今天下百姓早已经每家有一犁,所需不过是极少之量,纵使推高农具价格亦是影响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