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的态度回复长麟之后,长麟并不难做决定。
他是见识过周琅軍队的实力的,虽然上次周琅军中有许多夷人,这次并没有夷人出现的情报,可根据台湾的情报,周琅手下还是有一批夷人士兵的,且台湾官府有所夸大,将周琅北伐的兵力夸作了一万,以遮掩他们被一千多雇佣兵从南到北打穿的丑态。
因此长麟判断周琅是把实力强大的夷人士兵留在台湾了,他不知道的是,周琅手下的精锐,现在已经可以跟那些印度土兵一较长短了,或许在精神状态上还比不上欧洲雇佣兵,但也可以跟他们对阵。
金夏两岛守军败退回来之后,也大肆夸张周琅手下軍队的强大,这也让长麟有所顾虑。最重要的是,长麟是见识过周琅的軍队的,同时他也从台湾府的一些奏报中判断出,天地会的軍队并没有多么强大,至少朝廷大军之前是可以压着天地会打的,只是在澎湖失守之后,那些福建籍为主的士兵因为后路被断,军心涣散,导致溃败。
根据这些判断,长麟认为收复金夏恐怕比夺回台湾更难。
在周琅不接受诏安的情况下,长麟也不是不能接受双方保持互不侵犯的默契。
于是他给乾隆上了一封奏折,洋洋洒洒数千言概括了他的行动计划。
他给皇帝解释说,金门和厦门两岛之所以丢失,是因为福建水师主力被调去攻打澎湖,后防空虚,结果给海寇留下了机会。现在李长庚统帅闽浙水师,已经收复了澎湖,长麟认为应该先台湾而后金夏。
他的道理是,官兵气贯长虹,驱逐澎湖海寇主力,仅有余部偷袭金夏不成大患,与其抽调軍队掉头收复金夏,不如趁着目前军心正盛,一鼓作气登陆台湾与匪首决战,此时收回兵力,实在是牛刀杀鸡。
对于金夏的海寇,长麟做了负面的评价,不过理由很充足,这里只是天地会匪首陈周全手下一支偏师,朝廷水师连陈周全任命的镇海王朱濆防守的澎湖都能拿下,没道理拿不下周琅手下的海寇。
对于金夏海寇的应对措施,长麟一面继续表示要诏安,要抚,先稳住海寇,待朝廷大军往还,然后一鼓作气拿下海寇。
既然是要稳住海寇,那么在台湾被收复之前,长麟就有了借口不跟周琅发生冲突了。
他的奏折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发往北京,一来一回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送达,是这个时代最快速的传递方式。
但这一个月中,足够很多事情发生了。
来往金夏两岛贸易的福建当地人变得多了起来,但他们大多是被周琅守军的厚利打动,来给軍队送一些给养的,周琅最期待的茶叶并没有多少,也不是来自武夷山,而是零零散散来自各地的散茶,数量十分有限。
显然从武夷山到出海口,清军的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没有实力的茶商很难打通整条商道。
真正的大茶商,早就习惯了走陆路,翻越武夷山经过江西到广东,虽然路途遥远,关卡林立,但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运输链,可从武夷山到大海,却没有现成的运输渠道,单独的商人很难独自打通这样一条通道,因此武夷山的茶叶就无法出海。
这种状况,周琅认为单凭福建本地的小走私商恐怕无法解决,他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不采用暴力的方式来疏通这样一条通道,哪怕疏通的代价很高昂,但只要打通了,接着就是源源不断的茶叶供应。
这个人选自然是人情练达的魏连理,将魏连理从广州调到厦门来,也是就近看住他,以免发生赵文那样的叛逃事件。
周琅不知道的是,当他的信送到广州去的时候,魏连理真的生出了叛逃的心思。
他正在广州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