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而回时,他们就立即行动起来。
那两个战士从谷口处下到谷底,等了不到一分钟,就见到一队骑兵从眼前经过。他俩吓了一跳,其中一个就要拉绑在身上的绳子,还好另一个经验丰富,想到了师长特意‘交’代:就算你俩无法确定是不是敌骑兵的主力,那就‘交’你俩一个硬办法——计数。当计到一百个敌骑兵后,要还是见不到敌骑兵的尾,再拉绳子。
于是,他俩心头默数着:敌人基本上是三人为一排,任马前行,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举着步枪,警惕着,悄无声息的前进。
“一百!”经验稍微丰富的那个战士数到一百时,碰了下身旁的人,在他耳边小声道:“我数到一百个敌骑兵了,你了?”那人扭头看来,郑重的点头。然后,两人同时向敌骑兵的后面看去,果然是见不到尾。顿时,两人大为欢喜的猛拉身上的绳子。
拉了几下绳子,停顿了一下,果然,上面也在向后拉绳子。知道上面收到了信号后,两人赶紧解开身上的绳子,然后,轻缓地向后爬,一直爬到谷边,这才抱头趴地,等待着信号弹的出现。
可等了一分多钟,还不见信号弹,两人心头都急了,却又无可奈何:想大声提醒上面的战友,又怕惊动了敌人;不喊吧,又怕刚才上面没收到。
上面的战士早就收到了信号,可他俩急,刘永江比他们所有人都还要急。只是刘永江作为此战的总指挥,不把这种焦急表‘露’出来而已,但他却在心头默数着——他让那俩战士数一百个敌骑兵,其实不是为了立即开打,而是作为一种提醒,因为他知道,想要把敌人打疼,打的敌骑兵不敢再给红军当尾巴来监视,最少,这一仗要消灭敌人一半的力量才行。要达不到这效果,就等于打草惊蛇了,敌人不仅会继续尾随,而且会更加小心谨慎,到那时才是最大的麻烦,更何况,敌骑兵师就要到了。
燕子口内东、西两端长约三百二十米,左、右两边最宽处约六十米,而在燕子口的东面(正面)入口处,宽度约三十多米——之所以要把五十一团整整一个团的人马都放在这里,不仅因为这儿一堵就能关‘门’打狗,更重要的是防止外面的敌人冲进来接应谷内的敌人——谷内的就那么大,根本容不下上千骑兵。前后又无接应,所以,不能断其中间,只能击其前部。
而在燕子口的西面出口处,宽度却只有十多米。之所以在这儿只放了包括机炮连、突击连在内的两百多人,那是不仅因为机炮连的火力强悍,而且,在两边还堆积了大量的干草。到时候,只需把点燃的干草往下一丢,利用火线就能阻止骑兵突围,还能居高临下的用炮弹和重机枪给谷内的敌骑兵重击。而且,就算雨大,浇灭火线,大家还可以坐在两端的高处,只要把手榴弹往下一丢,保证来多少敌骑兵就能轻松炸死多少。
而之所以在两边各部署一个团,是因为十七师的火力虽然在二方面军中算是强大的,但跟敌人的火力对比,却又算不得什么,尤其是缺少机枪和火炮这种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加上这两端的地势只是斜坡,跟陡峭完全不沾边,只能以枪支数量来弥补重武器火力的不足:要是部署的火力弱,敌人完全可以仗着马匹的速度斜坡上冲来,到那时,别说敌人可以开溜,没被敌人来个反冲杀就算不错了。
刘永江从接到敌骑兵进入谷内的报告开始,就沉着脸在心里默数。当数到一百下时,估‘摸’着最少有一半的敌骑兵进入谷内。亲自拿起信号枪,对着天空扣动扳机。
“啪!”
枪声响起,一发信号弹冲天而去,在天空画出一道闪亮的弧线后,消失在黑暗中。可伴随着它的出现,燕子口伏击战正式打响了。
“啪!啪!啪……”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