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铮点了点头,道:“你们兄弟俩也是有心之人,不知你们学到了盐田晒盐之法,又是怎么做的。这盐田为什么要建成这个样子。”
韩高志道:“晒盐之法,总不出‘晒于池,其行颗,熬于盘,其形散’这十二个字,盐田称为‘斗子’。‘斗子’又以‘副’论,一副斗子是四四一十六个方格组成,方同水田,约为80亩。不过底部需整齐更平,最好用石板为底。晒盐时,是先趁涨潮时将海水引入斗子周围的深渠,将渠底海水,用水车车入斗子的第一排四个方格里,再日下晒数日;再将第一排方格里的水车入第二排方格內,如此至第三排、第四排方格。海水愈晒愈少,愈晒愈咸,盐分愈多,至第四排方格时,则可直接晒盐。如此循环不已,产盐亦不绝。”
听完了韩高志的讲说之后,秦铮也大体明白过来,这一套方法说白了就是利用自然蒸发,虽然阴岛一带的气温不高,但通过四组方格进行海水循环晒制,可以将晒制成盐的日期大大的缩短,也就达到了増产出盐的目地。
秦铮又问道:“这样一副斗子,大约多少天可以晒出盐来?又能产盐多少?”
韩高祥道:“现在气温不高,如果从第一排方格开始算起,则需要15-20天才能晒制成盐,而前面三排方格的卤水都己晒制好,在第四排方格中晒制,大约需要3-4天的时间,如果到了夏季,则只需5-7天就可晒制成盐,在第四排方格时,只用一天即可出盐,一次出盐大约可收4-5石。”
秦铮点了点头,虽然单从出盐率来说,一副斗子的出盐并不算高,但可以用扩大盐田的方式来弥补,向这样的盐田,如果能够建10副斗子,那么产盐量己和郎君盐场差不多了,而且斗子一但建成,可以反覆使用,消耗的人力要比煮盐少得多,还不用耗废煤碳,因此说晒盐的效率要比煮盐高,确实不假。
秦铮又道:“可有晒制好的盐吗?拿来给我看看。”
韩高祥答应了一声,到盐田边取来一个小陶罐,双手递给秦铮。
秦铮揭开盖孑,只见盐质雪白,从品像上看和煮制的盐差不多,又蘸了一点在嘴里偿,要比煮制的盐淡一些,而且苦味也明显一些,但也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能够扩大产量的话,还是要比煮盐更有竞争力。当然煮盐也不应该废除,精品盐还是可以釆用煮盐法,而晒盐则是用于生产粗盐,满足普通大众的需求。分成不同的品质盐,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当然任何新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大众接受,需要足够的时间,有时甚致还会出现反复,只要让村民看到晒盐的效率大大的超过煮盐,自然都会转向晒盐。在旧时空里,到民国时代,阴岛就普遍实现了晒盐,前后也不过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自然的优胜劣败法则也就可见一般,而穿越者到来,还可以加快这个进程。
于是秦铮又问道:“建造一斗盐田,需要多少时间?”
韩高祥道:“小人兄弟家里共有十二人,建造一斗盐田,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秦铮想了一想,道:“如果我要在阴岛建造100斗盐田,人员、资金都我来安排,由你们兄弟两来负责教导指挥,报酬的问题可以再行协商,你们俩愿意干吗?”
韩高祥、韩高志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都禁不住喜色,其实他们兄弟学习晒盐方法,也确实是想将晒盐技术普及到阴岛,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只不过他们兄弟俩人单势孤,学成归岛之后,花了两个多月,才建成了两副斗子,前几天才开始出盐,如果有了秦铮的支持,能够建造100斗盐田,就可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当然就可以将晒盐法普及到整个阴岛。因此韩高祥立刻道:“回禀大人,我们兄弟愿意为大人建造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