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科维良又奉命前往埃塞俄比亚高原去探明“长老王国”。
风萧萧兮非土寒,间谍一去兮不复还。
“是不是有这样一个可能?科维良在埃塞俄比亚的那座传说中的教堂里,打开了上帝留下的约柜?足够写一本玄幻小说了。这样的人才,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怎么没有呢?不然我也不会如此感慨和郁闷地敲桌子了。”
无论从当时还是从今天的角度看,科维良都是一个成功的旅行家、探险家和间谍,除了环绕南部非洲的事他无法参与外,葡萄牙王国东方远征和贸易的印度洋部分被他全部探明。正是根据科维良的秘密情报,葡萄牙政府才得以制定并实施以后的达·迦马首航计划以及远征印度的战略计划。
明石元二郎的丰功伟绩,007的传奇经历,佐尔格的聪明才智,维特的神秘莫测,等于科维良。
“如果可以,我想让他做尼德霍格小组的组长,不是你。”讲完科维良的故事,斐迪南敲击着桌子,毫不留情地说出了让西斯内罗斯十分尴尬的感叹。
……
但是让我们回到1488年,在这一年,科维良的传奇历程刚刚开始的时候,又一个历史机遇摆在了葡萄牙面前,而且是第三次摆在葡萄牙面前。
和前一个故事相比,这个故事就不怎么有意思了。
一句话,哥伦布再次提出了申请。
东方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西方有葡萄牙三拒西航。
葡萄牙:“我感受到了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反作用力……”
陆上三战三败,海上三请三拒。
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迪亚士的航海和科维良的探险是若昂二世时期葡萄牙最后的两次重要地理探险行动,至此葡萄牙终于奠定了开辟印度航线的基础。
若昂二世的大航海辉煌不是他缔造的,而是成百上千勇敢的葡萄牙探险家、航海家甚至间谍一同缔造的。
讲完了若昂二世的大航海,我们才来说说若昂二世自己吧。
若昂二世这个人呢,他的性格就是冷酷、残忍、固执、唯利是图、斤斤计较、寸步不让。
或许当时的每个君主都有这样的内心,但是只有若昂二世表现得这么明显。了解当时各国君主的人,如果在心里给各个国王画一幅肖像,唯有若昂二世会让他心里瞬间浮现出一副阴沉沉、冷冰冰的模样——
“一看就知道那个人不是好家伙。”斐迪南对此有精辟的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