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后, 吏部的筛选结果叫人大吃一惊:论功绩、政绩和初考评,贾瑛居然不是垫底的那个!
大朝会之时, 吏部尚书宣读出来的名次, 以及为何如此排名的依据叫不少人觉得心头不安,这隐隐约约的不安又被他们刻意忽视了:贾瑛年纪尚小, 绝对没可能被破格提拔的,纵使他真是少年英雄、勇武过人,但是做好一部尚书, 不是看谁的力气大谁就能上!需要考验的, 是如何调度、如何掌控大局的能力。
自我安慰之后,这部分官员才有心思去比较现在的四人。
按照四人的履历,韩悦排在首位, 因为他是正经武科举出身、有外放的经验、有带兵的经验、有擒获打草谷的辽人的军功;
贾瑛第二, 正经武状元出身、有短暂练兵的经验(宝玉在江苏任职王府长史的阶段经吏部研究,于兵部事宜无益,故而暂不记)、有斩首倭寇之功;
原兵部右侍郎童管第三, 文科举出身、有随使团出使蒙古的经历、又有引进蒙古优良种/马的功劳、也有十足的兵部任职经验。
原兵部左侍郎石昆却落在最后,文科举出身、精通算学、有改良马具之功……额, 目前还在改良中。
倒是叫还没卸下职位的郭尚书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石昆这个人啊, 不太会来事。
四人的排名念完,朝堂上一阵寂静。
十六摸了摸下巴的短胡茬, 问下头的百官:“众爱卿以为如何?”
能如何,还不是得看几位巨头的意思?
两位阁老没说话,又有谁敢先发言呢。哦, 李晏倒是不算在‘谁’之内的。
于是刺头御史又开口了:“回陛下的话,微臣有一些愚见。既然兵部主要掌管武官调动及兵籍、军械、军令,只看资历和军功却是有失偏颇了,应当考一考四位大人对相关事宜的了解程度,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才那些心里有鬼的人安慰自己的想法一毛一样,直叫人点头:这李晏,虽然不好接近,但是做事还是很有头脑、很有条理的!
十六点点头:“朕也觉得,一份履历,只能代表某人的过去,人嘛,总是在不断进步的,这样吧,今日反正也没什么要事了,还劳烦郭大人带着初一等人一起,去把兵部的资料随意抽几本过来,咱们现场考一考,这四位对兵部的了解,以及对兵部尚书一职的理解。”
“这……”众人面面相觑:【这样的考核,明显就是石昆和童管更占便宜了吧?】
由于为兵部左右侍郎站队的人还挺多的,便基本没什么人有异议。
倒是武将那边,颇为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这方式对外放多年的韩将军不太公平。
十六微微挑眉:“哦,韩将军觉得呢?”
韩悦实则是在心里怪同僚多管闲事,他往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洪亮地说:“臣对此无任何意见。只不知道贾大人意下如何?”
宝玉原本好好儿地站着琢磨李晏到底是什么时候勾搭了十六的呢,猛然间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好在他一心两用是完全没问题,不至于殿前失仪,便也出列拱手,语气淡然:“臣亦如是。”对于一个从心里蔑视自己的人,宝玉没什么好与之争辩的。
不多时,郭尚书就带着初一等人回来了,初一手里捧着一摞账册,瞧着有些陈旧了。
果然,郭尚书启禀十六,说抽到的是太初十八年兵部的年账,距今已经足足二十五年了。
倒是叫原本觉得兵部尚书不是石昆和童管的人更加松了一口气。
太初十八年虽然,石昆与童管还没去兵部,但是在分派到六部之后,所有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