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你尽管放心!”致行面色凝重地说,“等我帮你引荐了那位高人,你就能看到希望了!即便他不行,还有家师呢!”
“好,好!”曾少敢眉开眼笑地点点头,“这一点我深信不疑,那我就先派人盯紧牧原,免得他跑了!”
漆黑的地下室里,一团金黄色的火焰突然在空中亮起,迅速分成斑斑的萤火,慢慢地在空中闪烁,之后又汇聚成一条条蚕丝般的细线,然后又汇成片,汇聚出一个个复杂至极的物品,花朵、动物、植物……
牧原的额头上慢慢地渗出了汗水,不过他却专注地控制着魙火,将每一个幻象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牧原自己琢磨出来的修炼计划,他白天借着上课的机会极力地背下每一个阵图、咒语和手决,而到了夜间,就会把自己关在这个地下室里,将这些阵图、咒语和手决一一试验,在聚灵棺的帮助下,牧原很快就掌握了几十个阵法,这种速度连易有道和玄无理都相当的吃惊。
除了阵法,牧原在符箓方面的进展也很快,但是在咒语和手决的学习上,他的速度就太慢了,甚至还无法熟练地使出一套完整的咒语和手决。
相反,龙灵儿在咒语一途上的增进却是异常神速,不过也仅限于咒语,对于阵法和符箓她仍是一窍不通,手决的使用也只能用勉勉强强来形容。这一点也很好理解,龙灵儿出身于苗蛊,控制虫蛊最重要的就是咒语、药法和手决,相比复杂至极的六爻八卦,她也比较喜欢这一块。
初学咒语的时候,牧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也往玄无理那里跑了很多次,一番请教之下,他终于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的发音不对,甚至可以用差之分毫、谬以千里来形容,这一点在符箓上也有所表现。
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几乎都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而语言中最原始的读音也是从自然万物的声音中模拟过来的。现代考古学在研究古代文字时,遇到生僻未见到的文字,也是从这方面入手的。
所以,咒语的演变和丰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最原始的咒语发展到今天,是经过无数先贤的实验、印证和丰富起来的,其过程之复杂、演变之繁杂,足够写上万篇论文了。而且咒语很难被继承下来,基本上只能口口相传、心心相授,而不像阵图或者符箓那样可以画在羊皮、竹简和纸张上保存下来。从古至今,一些相对生涩的咒语失传的特别多,其中因为误传导致失去法力而被遗弃的更是多不胜数。
那么咒语到底是什么呢?
《一悟十三篇》中写道:“咒者,决也。”也就是说咒也是决的一种,称之为口诀。“相其声、拟其态、示其意、仿其神皆可成咒。”
很多人将咒语视为是口中或朗诵、或默念的一种具有法力的语言,其实不然,《一悟十三篇》的撰写人认为象声词、模拟形态、表达意念、模仿神情都能看作是咒语。
举一个例子,人在山中碰到狒狒的时候并不能逃跑,而要摆出一副强悍的姿态与之对峙,狒狒吼叫,他们也会猛拍自己的胸膛,更加大声地学着狒狒嘶吼,直至把狒狒惊跑为止。所以,从广义上讲,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咒语。
在战争中,锣鼓声、鞭炮声、呐喊声、军歌声也可以看作是咒语,因为这可以提振士气,让交战的将领和士兵能够感受到强大的鼓舞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内在的潜力。
慢慢的,其中一部分被归纳总结,“咒语”被用来特指一些用来对抗超自然力的口诀。
因为口音、读音、抑扬顿挫的关系,咒语变得有些费解,比如你在战场上把“冲啊”喊成了“怂啊”,估计所有人都要丢盔弃甲地逃跑了。
佛教中的六字真言想必很多人都能背下来,就是“唵嘛呢叭咪吽”,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