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独掌朝政。”
何充是王导钦定的继承者,也是王导死后东晋朝堂的中流砥柱,更是力排众议让桓温出镇荆州的伯乐。
只可惜当桓温攻伐巴蜀时,何充却离世而去,实际上何充的离世,也代表着桓温在朝堂失去了话语权。
现如今桓温虽然携带灭国之威返回建康,但他却只是一员大将,在整个朝堂上依旧毫无作为。
“既然朝廷举棋不定,那便帮他们做决定吧,调动江陵大军,跟在咱们身后便可。”周诚的声音再次响起。
此话一出,桓温也面露惊容,不过只在片刻的挣扎之后,他便一脸坚定的说道:“我这便去办。”
桓温对着船舱一拜,便转身离开了。
船舱之中的周诚似乎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的事,他手掌一翻,一册古籍便出现在手中,封皮上写着《山海经》三个字。
手指微微一动,翻开书页,周诚便认真的看了起来。
很快一份以桓温名义发出的军令传至江陵,三万精锐大军,大小船只数百艘,船队连绵江面十余里,浩浩荡荡的顺江而下,很快这个消息就先周诚一步传到了建康。
一时间建康城山雨欲来,褚太后与司马昱等人更是连夜聚集,开始商讨起对策来。
褚太后真名褚蒜子,如今才不过二十五岁,而褚蒜子未出嫁前便是有名的才女,所以她的临朝摄政并没有出现朝纲混乱,外戚专权等现象。
只是在羸弱的东晋,出现了桓温这样一个立下灭国大功的人,让褚蒜子也左右为难了起来。
若重赏桓温,以褚蒜子的聪慧,她能看出桓温有才,而越是有才之人便越难掌控。若不重赏,又难堵悠悠众口。
所以如何封赏,后续如何对待桓温,这个度便很难掌握。
再加上桓温莫名其妙的请立一个道人为国师,便让建康朝堂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不过现在三万精锐大军顺江而下,令褚蒜子等人也不得不做决定了。
“桓温私自调动大军,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还请太后早作决断啊!”台城太极殿的一处偏殿之中,中军将军殷浩首先表明了自己立场。
殷浩便是司马昱为制衡桓温而启用的重臣,所以他的立场自然而然的站在了桓温的对立面。
褚蒜子眉头紧皱,如今皇帝年幼,朝中大事都需她来决断,一个不好便是万劫不复。
作为一个有见识有才学的女子,她不希望这个王朝毁在她手上,作为司马家的媳妇,她更不希望这个家族断送在她手中。
“会稽王有没有觉得,此番安西将军行事,颇为蹊跷吗?”许久之后褚蒜子面露疑惑的看向司马昱。
司马昱是东晋建立者司马睿的幼子,他的辈分极高,算起来已经是如今的皇帝司马聃的爷爷辈。
所以在第一代东晋建立者陆续离世后,司马昱走到了前台,承担起了他的身份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褚蒜子的问题,司马昱也有所察觉,甚至这几日也在不断思考,因为原本他与桓温私下关系也不错,只是走到如今各自的位置上,两人不得不相互猜忌起来。
“太后所虑,臣也百思不得其解。如今桓温已经据有数州之地,数月来朝廷未对他进行封赏,一直也不见有何异动。然而他如今突然调动军队,似乎更多是不满朝廷没有同意册封云台道人的请求,或许问题便出在这云台道人身上。”司马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对桓温颇为了解,倒是猜到了八九不离十。
在司马昱看来,如今桓温掌握着大量实际的好处,要不要朝廷的封赏其实都无关紧要,而真正让桓温以武力相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