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币改去年就已经推行,金、银币很早就兑换完了。钱府并没有征收多少铸币税,纯金和18K(含金75%)金币、纯银和含银九成的银币并非一比一兑换,而是按1:1.30、1:1.05的兑换率进行兑换。
兑换金银币竟然能多出钱来,一时间兑换者趋之若鹜,不但楚国的金银币很快兑换完毕,他国的金银也迅速流入楚国进行兑换,然后流变成商品又回流出去。至于钱币正面熊荆的头像,币上的楚国鸟虫文,乃至后面的三头凤,那是想刮都刮不了。钱币四周有边齿、正反两面有细致的花纹,一旦刮去,币就不全了。
金银币如此,蚁鼻钱可没有这样的利好,兑换即便能多刮出一些铜来,价值也很有限,一比一的兑换率勉强维持铸造成本。不过全国各县邑都在兑换,到今天也兑换了四、五万金。钜铁出来后,铜已经不再是贵金属,这四、五万金的旧币就一直堆在钱府,并未融化。石尪说的就是这些旧币。
“旧币已不再是币,只是铜。”熊荆有些心动,转念再想又觉得不应该打这种钱的主意。
“大王,六千余万石粮秣运入楚国,必然是粮多钱少,粮价贱也。粟二十钱以下伤农,八十前以上亦伤农,若不增铸钱币,价乱也。”从听到拿下敖仓,敖仓粮秣有六千多万石后,石尪就想着这个问题,旧币花出去是最好的办法。“若大王以为不好用旧币,可于钱府相借。”
“借?”这个词听起来顺耳多了。
“然。钱府借旧币于王廷,王廷以旧币购粟,五万金三十钱一石,可购粟米一千六百万石。”石尪道。“大王购粟,其余县邑也会购粟、商贾也会购粟,如此粟价高则农人得利。明年粟价若能涨至五十钱,可得三万金,彼时再将五万金及子钱还于钱府。”
“善。”熊荆终于点头,这不是白吃的午餐,这是有风险的生意。
“兵甲以外,造府生铁器具卖于天下,虽其利薄,每年亦可得万金;陆离各物,或在两万金上下;纸府所得,一年有一万五千金;煤、盐、水泥此不过千余金;郢都乃楚国大市所在,与陈并列,一年市税有三百余金;郢都近八万户,一年口赋有九百余金……”
石尪如数家珍,行敖制后王廷一年有多少收入全被他念了出来,熊荆早就见惯了大数目,几百金几百金根本不当回事。石尪还未说完,他大致可以确定,排除外售兵甲的利润,他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五万金左右。
石尪见熊荆心不在焉,念完收入开始念开支:“王廷日常所支,每年不及一万,王卒拆裁,三万金省矣;然为行敖制裁撤之朝臣、宫中官吏、县邑官员将帅、封君、未就封之郢都誉士,此皆是大王之臣,此当费两万金之巨……”
“等等!”熊荆连忙喊道。“竟有两金之多?”
“然。”石尪点头。“仅封君一年便费八千多金;裁撤朝臣四百余,年奉五千石一年便要十五六金,四百余人每年需七千金;县邑官员、将帅每年两千余金;王廷官吏甚多,此又需两千余金;郢都誉士尚少,不过百余金。”
“如此尚余两万金。”熊荆不得不点头,这笔钱确实有这么多。
“祭祀甚费也。”石尪又拎了一个开支出来。“仅腊祭便费二千金……”
“如何要费二千金?!”腊祭熊荆知道,可他从来没想象过腊祭这么贵。
“腊祭当大酺郢都,郢都尽八万户,皆赐酒食,每户虽不过两百钱,亦一千六百多金。一年数祭,所费三、四千金。”石尪道。“再有飨宴、赏赐,所幸大王赏赐不多,千余金也。”
“如此尚余一万五千金。”熊荆深吸了口气,又说了个数字。
“造舟场之用,费也。”石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