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说道:“姑娘可别欺负奴婢们读书少,笑掉大牙是这么用的?”
粉黛嘴巴最甜,“伯府的主子和三位奶奶重赏奴婢们还不是看在姑娘的面子上,奴婢们可不是那种眼皮子浅的。”
苏苏无奈的点点她,“没说你们是眼皮子浅的,只是姑娘家家的,笑也要有个笑模样。”这下子四个小丫头才有些不好意思,乖乖坐好。
苏苏虽说带她们上街,但肯定不是像普通百姓那样随意的溜达,苏苏倒是想呢,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就不好了。所以只能坐在马车里,吩咐车夫到哪下车。
因为快到中午了,苏苏当日答应带她们“下馆子”,就带着一众人先去了望乡楼。
三环临近二环的琉璃厂(又见穿越者的尿性),因为这里有皇家开办的玻璃坊而得名,这里也是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不同于位于四环最大的买卖市场,这里来往的人非富即贵,一眼望去不是坐轿子就是乘马车的,便是走路溜达的也是前呼后拥。
而望乡楼就坐落在琉璃厂的中间黄金地段,是京城最有名的酒楼,没有之一,是宋家在京城早就置办的产业之一,以前也就是占着地段,不赔钱就好,还是自打当今圣上登基,宋家才敢大干一场,每年进账几万两银子不说,也是暗中收集信息的手段之一。
老夫人进京后,几位姑娘和苏苏无聊时还给望乡楼的菜肴打过分,一番品评后给过一点小意见,也说过几道现代有名的大菜,为此大老爷还赏过苏苏一个大红封不说,苏苏手里还有一张望乡楼的金卡,可以打七折。
至于银卡、金卡和宝石卡制度这种却不是苏苏提出的,而是那个不给穿越后辈一点活路走的圣武皇帝展现的经商天赋手段之一,苏苏知道时已经不想吐槽了,只能说,想起来就是一种“会呼吸的痛”,呵呵,“它活在我身上每个角落。”
知道跟着的婆子小厮有自己在,也吃不痛快,苏苏干脆使用金卡权限要了两个包厢,粉黛她们四个自然跟着苏苏,下剩的人凑做一堆,在另一间包厢。
怕他们不敢点菜,苏苏根据人数,随意的说了几道望乡楼有名的菜,再加几道常见的荤菜,叫跟来的下人直念了一声佛,再没想到,还有机会在望乡楼吃一顿。他们先前也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不是没见识的,只听主子替替她们点的这一桌席面,没有十两银子下不来。
各位看官可千万别以为十两银子听着不多,实际上购买力可是杠杠的,一些里一顿饭动辄几百或者上千两银子的,有点太夸张了,就算是海参鲍鱼、鱼翅燕窝的胡吃海塞,一桌席面一百两银子也就顶了天,若是真花了上千两银子,那肯定不仅仅是吃饭而已,没准是叫上了几个“衣衫褴露”的小姐姐啥的活跃一下气氛。(最近在看《大王饶命》,对吕树口中的“小姐姐”念念不忘。)
苏苏带着粉黛四个另开一间,点了菜,还没吃,就有望乡楼的掌柜过来拜见苏苏,这掌柜也是个人精,也没说什么“免单”显得自己脸大的话,只乐呵呵的送过来两道望乡楼新出的菜品,请苏苏品尝。
实际上他过来不过是为了混个脸熟,便是苏苏以后再老夫人跟前随意提他一句,也比他给府上挣几万两银子来的管用。
吃了饭,算账时打了七折,两桌一共十八两三钱七分银子,掌柜的做主,将三钱七分抹了,苏苏叫水墨掏了银子,没看到一种下人肉疼的表情。虽然苏苏已经认识到银子不搂花,但是大概还要经过一段时间,她或许能改了“拿钱不当钱”的毛病。毕竟在伯府时,她手里过的银子最少也是几百两,多的时候那就更邪乎了,老夫人的私房都是她管着的,金子银子都是成箱的。
从望乡楼出来,苏苏吩咐车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