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夏梓晴回去和纪氏一说,纪氏也两眼放光,频频点头。
“那是,咱们家原本也有一片桑树。晚些你告诉族长,就说今年咱们要20张蚕种。我估摸着,也尽够了。”
“好,我一会儿去说。”
夏梓晴连连点头:“祖母,我都没养过蚕,这蚕该怎么养,我……”
“嗨,你这孩子还操心这个!”
纪氏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一位婶儿倒是先接过了话题:“老婶儿可是出了名的会养蚕呀。每年靠养蚕,都能挣下不少银子呢。”
“那可不,去年也是婶儿家养蚕挣得最多,蚕茧个个又大又白,生生把咱们全村人的蚕茧都比下去了。”
“不但蚕茧好,就连养得五蚕、六蚕,也比咱村所有人的要好。最重要的,是她的蚕极少生病……”
一时间,七嘴八舌的夸赞声不断响起。
听得夏梓晴来了精神,赶忙追问。
才知道,原来这里的蚕种,每张花费颇多,一般要00到50文不等。所以,农户在立春后,买来第一张蚕种后,就会等春蚕结茧,自行培育出原蚕。原蚕即夏蚕,又名二蚕。等二蚕长大吐丝结茧成蛾,再用一蚕的雄蛾和二蚕的雌蛾交配,得三蚕。以此类推。
而纪氏养蚕,可以养到五蚕、六蚕,可以想见她的本事。
而春蚕最怕大苍蝇!
这大苍蝇最喜欢在春蚕背上产卵,一旦春蚕感染生了病,不但会造成春蚕死亡,不会吐丝。即便勉强吐丝,蚕丝质量也不好。而纪氏却有这一手本事,也难怪备受人们推崇。
“嗨,哪有你们说得那么夸张,不就是伺候得精细些而已。”
纪氏分外谦虚。
“伺候得精细,那也是本事!”..
她一句话,立刻引来一群人赞叹:“咱们谁不是把那些蚕子当祖宗一样供起来,可那蚕不吐丝照样不吐丝,三更大半夜的起来折腾,偏偏没啥收入。这心里啊,也不是个滋味儿。”
“对对对,我也伺候得特别精细,可就是老婶子家里的蚕茧好……”
这话匣子一打开,顿时一屋子的人都分享着各自养蚕的经历。
夏梓晴听得津津有味。
她小时候陪着外公在农村住的那两年,倒是每年都看见外公养那么一两张蚕种。大致的方法依稀还记得一些。只记得要消毒,要及时清理蚕砂,还有些具体问题,却不记得太多。
好在有纪氏在,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更何况,覃家可是有两位老人。
等用了饭,大家这才欢欢喜喜往家走。
回家沿途碰见村里人,大家都纷纷一脸喜气洋洋,冲彼此道声“新年好”。
可是很明显,有些麻烦,不是你想躲开就能躲开的!
几人正相互搀扶着,欢欢喜喜往家走,迎面走来几个人和他们一行人打招呼。正要错身而过时,对方看了眼纪氏。
一脸语重心长:“我说覃婶儿,母子间哪有隔夜仇。他再怎么不好,也是你儿子不是?这人都快没了,怎么着也得见见最后一面不是?”
一席话,听得众人脸上的笑容都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