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人家甚么东西都想往我这里塞,你不会是练功出了甚么岔子,活不长久了还是怎地?”
吴惟忠差点没喷出一口老血来,一脚踢在李秘屁股上,把李秘给踢了出去。
“这天底下可没你这么不孝的徒弟,无端端咒老子死是怎么个想法!”
在士人里头,学生对先生从来都是毕恭毕敬,恪礼守仪,言行举止都要谨而慎之。
而在绿林门中或者江湖武林里,徒弟对师父更是惟命是从,从不敢有半句忤逆。
只是李秘与吴惟忠倒有些奇葩,一来他们都不是文人,二来也不是江湖中人。
吴惟忠一来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二来也是欣赏李秘的性子,李秘对吴惟忠是由衷敬佩,却也敢于直言,没有那些个花假虚浮的繁文缛节,两人倒有些亦师亦友的意思。
最主要是吴惟忠身边从来都不缺应声虫,他治军严谨,手底下的人对他既敬又畏,像李秘这样甚么话都敢的,他还没见过,或许这也是他越来越喜欢李秘的原因吧。
李秘知道吴惟忠并没有生气,甚至没有在意这样的语气,反而很喜欢如此轻松的氛围。
吴惟忠洒然坐在地上,摸着手里那根铜锏,而后朝李秘道:“老夫虽然育得四子一女,然则长子次子皆读书,三子浪荡,幼子晚得,独女又”
“唉老夫承袭戚将军兵法韬略和武功绝学,虽然有儿女,却不得传承,总不能让戚将军所遗留瑰宝,都跟着我这把老骨头入了土吧”
“你虽已成年,筋骨顽固,然则有着拳脚基础,不需从筑基,且老夫也看得出来,尔之意志坚若磐石,心思玲珑为人聪敏,但凡有心,必有所成”
吴惟忠得诚恳实在,李秘也不扭捏谦虚,只是朝吴惟忠道:“将军即便如此,北京城也不是一天能够建成的,俗语也有贪多嚼不烂,若一股脑塞给我,只怕囫囵吞枣,欲速则不达啊”
吴惟忠也哭笑不得,点了点李秘,笑骂道:“别个想学都学不来,老夫要教,你却推三阻四,真是个不知好歹的东西!”
“你毕竟是苏州吴县的公捕,今番过来想必也不能久留,又岂能常伴老夫身边?想要耳提面命,言传身教是做不到,所以老夫只能尽量教你个轮廓,细处关节还需你回去之后再慢慢参详”
吴惟忠这么一,李秘才醒悟过来,今番可不是过来游山玩水的,若自己肯留下来,吴惟忠必定会大力栽培他李秘,可他的志向是大明第一神探,而不是大明第一将军。
他对打仗并不感兴趣,自认也不是领兵打仗的料,破案能够申辩冤枉,甚至能够救人活命,让更多人免受那些恶徒的侵害。
可打仗却需要对成百上千人的生死负责,甚至更多,一旦决策失误或者指挥不当,便害得千百人命丧沙场,李秘实在承受不来。
若只是当个无名卒,只是沙场上的炮灰,又有何意义?
所以回去继续当捕快,或者接受宋知微的好意,进入理刑馆,才是最适合李秘的道路!
想到此处,李秘也就释然了,能够遇到吴惟忠这样的抗倭英雄,结下这段师徒情谊,已经是此行最大的收获,李秘又何必再苛求其他?
“徒弟明白,将军师父且放心,徒弟是不会辱没了戚家军的威名的!”
吴惟忠点了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来,想了想,便走到练功房的内室,不多时便捧着一只刀匣走了出来。
“既然你拜我为师,作为师父,老夫也不能气,这柄戚家刀,便赠与你佩用。”
县衙配发的那柄雁翎刀,实在不堪大用,李秘如今的依仗便是那柄斩胎短刀,他早听戚家刀乃是戚家军为了对付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