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着电脑屏幕,“一二三”正在运算“蝴蝶星云处是否存在暗物质”这个指令。
海量的数据洪流一刻不停的冲击着“一二三”的承受极限,非线性方程掀起滔天巨浪,数不清的函数自动生成后进化为新的函数,它们低沉的咆哮,如同恐怖的巨大旋涡。
“一二三”这艘小船在惊涛骇浪的数据海洋中颠簸前行,它的船长沈奇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屏幕上刷出一段信息,来自“一二三”的推演进度预估:“本次推演运算预计持续十七年……1%……推演中……1%……”
“沃靠……”
沈奇傻眼了,十七年之后他家闺女都到了谈男朋友的年纪,那时的沈老爷子也快50岁了,咱等不了那么久啊。
“一二三”1.0版毕竟是试用版,软件方面的技术性改进或许还需要沈奇继续努力。
制约运算速度的另一个条件是硬件,沈奇的生物电脑申请报告打到科学院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尚未到货。
科学院很重视沈奇的申请,院领导郑重答复,一定为沈院士提供一台性能最优秀、运算最稳定的猴脑生物计算机样机,请沈院士耐心等待。
沈奇终止了“蝴蝶星云处是否存在暗物质”的推演运算指令,和星辰大海相关的推演工作量极其巨大,渺小的人类想要窥探宇宙的奥秘,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代价。
“换个平易近人的推演方案吧。”
从宇宙回到地球,沈奇输入他在十年前做过的地震预测原始数据,并命令“一二三”推演北半球的那两个坐标点发生地震的概率有多少。
“一二三”给出了推演进度预估:“本次推演运算将持续66天零3个小时58分钟……1%……推演中……1%……”
这次“一二三”有零有整的给出了精确时间节点,说明它心中有数,运算不慌。
“两个多月,还是太久了……”沈奇迫切的想要在短时间内验证“一二三”的推演精度,这个程序是他设计的,他知道数据量越大、运算越复杂,得出结果所需的时间越久。
推演六千多光年之外的宇宙活动,需要十七年。
推演地球上的地壳运动,需要两个多月。
沈奇得到了两个参考系数。
基于“一二三”的设计思路,沈奇将目光转移到人类身上。()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