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那个富商是否有罪很重要。
那个富商是否有罪是否受到惩罚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法令已经制定,讨论的无非也就是“惟害无罪”的适用范围。
卫让听到耳中的,不是那个讼师的长篇大论,他听到的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着墨家关于法、义、自然、天志的论证,包括那个讼师也是在认可墨家道义的基础上从中做的论证。
这很重要。
卫让觉得,这就像是自己学的几何学一样,在认同一些定理的基础上,不断推导出新的内容,可能会推出错误的结果,但那些基石是不可撼动的。
早在许多天前,卫让接到的密令就是“借题发挥”,想办法迅速让费国这边的事安稳下来。
他并不知道墨家那边已经完成了外部的各项预防干涉的准备,现在一切就绪,就等一个机会了。
之前的等待,只是因为赵、楚、中山那边的局势还没有彻底定下来。现在,一切已经不同。
卫让作为墨者,即便不了解那些天下大势,依旧忠实地执行了组织的密令。
借今日之事,卫让提出了盟誓忠于法令的建言——在法令出台之前的一切都可以算作既往不咎,但现在法令已经出台,就需要贵族来都城拜见新君、盟誓承认法令、承认新组建的政府。
既往不咎的,只是贵族之前的一些的一些违背新法的所作所为。
可既往不咎之外的,却是要挖贵族的根基承认新法,就意味着承认放弃封地,分田于民、放弃封建权力、不能再使用封地上的民众履行封建劳役义务。
这些卫让确信是贵族绝对不能够接受的。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破坏了贵族的经济基础,那么贵族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没有了。反过来依靠道德礼制来约束贵族,可是经济基础依旧是封地农夫劳役制度,那么再多的道德约束也没有用。
春秋乱世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弑君如同儿戏,道德与贵族精神并没有让春秋充满大义的色彩。
墨家要改规矩,那么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这个规矩也要改。
以前的君主,只是一个贵族的代言人。贵族有贵族的封地,各守其家,各行其政。
可能同一国之内,这一处封地行十一税,那一处便行十二税。
贵族对于国君所要履行的封建义务,基本上只是军事义务,剩余的都是封地自治。
这也是如今这些人还在讨论政令只是适用于费国都城附近,还是适用于全国之内。
单就这一点来看,费国这一次的变革还是符合天下诸侯的主流的。战国之初,各国的变法其实都有一条主线集权和贵族分权之争。
卫让的话,最先站出来支持的,正是柘阳子。
柘阳子高声称赞之余,自然也有自己的私心。
他杀死了费君,自己纳了投名状投身到波澜壮阔的变革之中,如今地位已算是稳固。
他这样的人,必须口号和行动都比别人激进才行,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足够的权势。
现在原本宫室的甲士都以他为首,将来若是能够与贵族开战,那么他的威望、势力和权力也会逐渐增加。
放弃了封地的利益,换来的则是一场关乎地位的豪赌。
而他所处的位置,也自然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小小的费国都城的“贤人”,而是想要成为整个费国的贤人。
然而卫让的话,却也立刻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
费国在别处有封地的贵族们也派来了士人来到都城,这士人就在一旁旁听,听到卫让的话,在柘阳子高声叫好之后,冷笑一声。
起身整理衣衫,环佩叮当挪步于众人之前,反问于卫让道“你们既说,集众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