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五百人,火炮五六十门,另外有十几艘战舰在水面上巡视,能给岸上的军队一定的炮火支援。
反观李仙这边,则采取后重前轻的战术,围绕四方炮台挖掘大量堑壕,建造和改造炮台,建立第一重阵地,由李仙亲自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守护,其他人不管士兵也好农民也好,全部守在后面。
李仙对四方炮台也做了很大改进。
四方炮台外部放置大量装土的麻袋和草袋,用网兜起来固定到墙面,以减少炮击对炮台的损伤。
四方炮台本来是没有屋顶的露天炮台,李仙用三合土和石柱等临时给炮台增筑屋顶,提高对火炮的抵抗能力,里面也用麻袋和草袋垒到三四米高,几乎达到屋顶,这样即使屋顶或外墙被炮弹突破,对里面的人的伤害也会很有限。
另外,炮台底部建造很多非常深的堑壕,供炮台守军临时躲避英军的炮击,平时还能通过堑壕到达别的地方,不会直接暴露在炮击之下,安全性提高了很多。
在四方炮台的周围,李仙还建造了不少类似的小炮台,依托着堑壕阵,拦住英军北上的路线。
这时代还是堡垒时代的后期,主要依靠石头建造的堡垒进行防守,依托堑壕的战斗还很少出现。
英军到达后,觉得原来的炮台被中国守军改造成粗陋的堡垒,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但也不是特别在意,立即开始发动进攻。
英军的火炮很厉害,炮兵也精锐,构筑炮兵阵地后就往李仙这边的阵地进行炮击,李仙则下令炮兵营,以六门火炮和十八门火箭炮还击。
这时代的火炮有很讨厌的特点,就是寿命特别短,铁炮在发射三百发左右的炮弹,铜炮发射六百发左右炮弹后,炮筒就基本不能再用,否则会严重影响精度。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李仙手中的火炮很多,但在三元福地的战斗中受损严重,手上可用的反而不怎么多,而且李仙这边的工业实力还很薄弱,射程超过一千米的军用火炮还没有仿制的能力,需要省着用。
相对而言,火箭炮只需要非常简陋的发射架,而且炮弹结构简单,仿制容易,李仙这边已经能自己生产,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火箭炮的缺点是容易受风的影响,而且破坏建筑等防御设施的能力很差,但在现在这样的野战中,这些缺点也就不怎么明显了。
黄金知了语:感谢“”打滚不要钱“”和“”追风的海“”、“”想要赚钱“”、“”庞王“”、“”sse0zzh“”、“”死亡魔术“”等书友的推荐票支持。其他投了推荐票,但在“”本书粉丝动态“”里没有显示的书友,可以在书评区发表书评,我会一并给予感谢的,多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