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末,漫画工作室成立一个月了,林毅要去视察一番,看看工作走没走上正轨。
如果是商业公司,交通自然越便利越好。而工作室定期交稿就好,商务活动很少,无须开在繁华地段,所以程墨扬在新界租了一套房子。
林毅到了地方,发觉房子虽然偏僻,但既无噪音,空气又好。工作累了,可以出门看看风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旁边山海俱全,对于脑力工作者,这环境简直棒极了。
这里不光能节约成本,而且面积挺大,能解决住宿问题。因为港人多数要租房子住,所以能提供职员住宿的公司,招聘时会很有吸引力。
如果不是交通不便,林毅都想住进来了。这时的新界,除了工业区和几个卫星镇,多数地方还很原生态。可能是后来有了自由行,新界才进行大开发。
七十年代的香港杂志,多是月刊、双月刊,甚至季刊。因为进度不会很赶,多数时候,漫画家一个人就能完成工作。
而且,漫画通常只在本地销售,市场既狭小,竞争又激烈,自然要节约成本。除非是黄玉郎,或上官小宝这样的知名漫画家,配助手的情况很少。
林毅快速出精品的意图,程墨扬执行得挺到位。除了一名装潢设计师,工作室还招聘了好几名员工,组建成一只大团队。
其中最小的漫画家,刚满十五岁!程墨阳介绍到:“这男孩叫阿城,别看年纪还小,但已经有些经验了。以前和我一样,也是《青报》的供稿人。”
程墨扬递过来一本画夹,林毅翻开看了看——《魔鬼实验》,作者马云龙,这是阿城的笔名。从中能看出来,这孩子天赋很高。
不能揠苗助长的道理,人人都清楚。林毅并没有过度赞扬,不过私下里交代程墨扬,可以进行重点培养。
转过头来,林毅又有点担心:“阿城年纪这么小,算不算雇佣童工?”
程墨扬给他吃了颗定心丸:“老板放宽心,不违法的。确实有很多国家,禁止雇佣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但香港这个地方,十四岁以下才算童工。”
大家开始工作,林毅在旁观摩。因为对漫画创作所知甚少,他就抱着学习心态,只看不说话。
工作室的人员,分为主笔、教师、学徒三个阶层。程墨扬自然是主笔,负责编剧、分镜、草图。
林毅把小说、剧本、漫画对照着看,体会着文字和画面的异同。他觉得,这不是简单照搬,完全是一次再创作。
描线、后期、特效,林毅一处处看过去,感受着流水线的力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后的杂志,会逐渐变成半月刊、周刊。单打独斗的效率,将很难满足市场需要,难怪工作室制度会变成大势所趋呢!
不过小说、动漫、音乐,终究是文化产品,不能完全工业化制造。创作者不是普通职员,需要相当的自由度。例如香港导演,经常因为一个好点子,就能拍出一部好电影。
林毅指着画稿说:“漫画的情节,不必照搬小说。你们也可以放飞想象,如果有什么好创意,也可以加到里面。”
“漫画和小说,在情节上有些差异,对口碑大有好处。读者如果两样都买,不会感到花了冤枉钱。”
这些天对于漫画创作,林毅并没有完全撒手。他想起了不少经典创意,记在纸上,带过来给程墨扬看。这些情节小说里都没有,添加到漫画里,正好可以制造差异。
一个月以来,画稿已经攒了不少,林毅就让程墨扬交到出版社。小说和漫画的发行工作,乔安邦会进行统筹规划。
见工作室运作得井井有条,对于程墨扬的能力,林毅很满意。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