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愧是信息革命发源地,已经过了一天时间,费兰还没完成资料收集。没办法,现在没有电脑和网络,效率高不起来。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HSD邮报,时代周刊、美国科学,太专业的报刊,林毅还读不了。过滤大众信息,才是他所擅长的。
美国金融市场,发展上百年了,已经比较成熟。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林毅首先看的,当然是金融财经消息。
石油危机后,经历一年多的调整,美国股市的重要指标,道琼斯和标准普尔,下跌了40%+,是二战后最大跌幅。
街上的失业者,还在摆摊卖旧靴子。而股市里,却已经刮起了暖暖和风。
1975年的大幅度反弹,形成一个明显的v字底,说明股市底部已经形成。
为什么港股深跌90%,而美股才跌40%?林毅手上的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
股市上散户越多,市场越盲目,投机气氛越浓厚。这时,庄家自然应运而生。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牛市时,泡沫吹得大;熊市时,当然跌得惨。
1929年大萧条后,美国散户股民锐减,普通人转向基金等理财产品。在股市上,机构力量占了大头,所以市场显得更加理智。
毕竟,散户交易量小,追涨杀跌灵活。
而机构买卖数量巨大,没有办法这样操作。互相角力时,又经常势均力敌,自然更倾向长期投资。
林毅一直向往的纳斯达克,1971年建立时,基准值是100点,危机后跌到55点。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破产或者退市。
然而75年的阳光,似乎没有照耀到它。直到现在,也没能回到100点,相当于成了负资产。
虽然如此,在这座塌方的矿井里,林毅还是找到了一条金矿脉——和纳斯达克同龄的英特尔。
Intel inside,这个著名的广告词,一直深深印在林毅脑海里。
“为什么要买这台电脑,因为英特尔在里面!”
这么牛逼哄哄的话,林毅觉得,只有‘我爸是**’,才能有一拼了。
外面的人们,还在为经济寒冬而苦恼。而金融从业者,却已经嗅到了财富的气息。
英特尔1968创立,1971年上市。经过这一轮洗牌,市值凄凉冻人。这让林毅觉得,自己捡了一块‘狗头金’。
不过有个问题,现在的英特尔,虽然物美价廉,但林毅手头上,仅剩55万美元,外加不到20万的港币,这点钱真心不够看。
再看纽交所那边,林毅随便一查,就找到几个熟悉的名字:IBM、惠普、麦当劳、沃尔玛。
可惜,1975年的计算机市场,IBM占了80%;世界其它所有厂家,总共才20%!难怪司法部说它垄断,官司一打就是十几年。
而惠普公司,早在1961年,就已经挂牌上市,进行股票交易了。至于麦当劳,1972年的资产总值,也已经高达10亿美元。
吃掉这三个巨无霸,现在的林毅,真心不敢想,没那么好的牙口!
只有沃尔玛,1972年才上市,时间比较晚。又刚刚渡过经济危机,投资的性价比最高。
可惜,虽然有这么多’狗头金‘,摆在面前。奈何,困扰林毅的,还是那个问题,兜比脸干净!
而且,那点钱还要用来创业。如果大部分投入股市,创业初期的发展速度,一定会被严重拖累。
更重要的是,林毅隐约记得,苹果和微软,都是这几年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