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本是朝廷精锐, 又是整装待发,那安剑清更是武功高强, 轻易奈何不得。莫看安剑清缉捕袁承志和山宗一干人等, 几次没有得手。事实上除了袁承志主仆, 近年安剑清办的案子没有不得手的,若不然他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子也坐不稳。
袁承志见安剑清弯弓搭箭,心知安剑清对抓他颇为执着, 只道这一箭定是向着自己而来, 下意识往后退去。退了两步, 才意识到这一箭是冲着水鉴而去。袁承志有心相救, 只是安剑清的箭更快, 利箭直插咽喉,可见这位安大人不仅武功了得,箭术亦是不凡。
安剑清一箭射杀附逆总兵, 高举长弓喝道:“附逆叛贼,诛杀九族,兄弟们随我杀贼!”
锦衣卫随着一声令下, 高呼一声,一拥而上。指挥使大人身先士卒,太子殿下亲自督战,一众官兵都宛如打了鸡血一般, 七分的本事也誓要用出十分来。
太子与二皇子只觉得气血翻腾, 方才的胆怯之意尽去, 不约而同打马上前。负责护卫两位殿下的丹六等人心下忧心, 石慧已经在后传令道:“不必阻止,近身护卫即可!”
在石慧看来太子不似皇帝刚愎自用,只性子失之绵软,若能直面战场,沾染几分铁血之气,才是大明之福。至于危险,如今大厦将倾,这会儿左右护卫在旁尚且害怕,日后国破家亡又要如何立足于世?若能染血战场,总好过日后落在贼兵手中受人折辱。
孙仲寿、朱安国为袁崇焕旧部,亦是山宗领袖,拥戴袁承志为主一心为袁崇焕平反极为忠心。前些日子终于被官军擒获,随漕银一同押往京城,这会儿才被袁承志救出牢笼,指点少主排兵布阵。
此二人原本也是久经沙场的官军,对明军了如指掌,与安剑清的锦衣卫也数次打过交道,不少山宗旧部都死在安剑清手中。立时发现今日锦衣卫悍勇非常,且行军布阵不似往日,倒有几分沙场精兵的气魄。须知锦衣卫虽为朝廷精锐,却多护卫皇帝办理谋逆之案,对于战场上的厮杀反而不如其他精锐官军。
这两人都是机敏之人,往后看去,却见旗帜飞扬打得竟然是太子的旗,一时心乱如麻。他们都是忠心朝廷之人,因是袁崇焕旧部被锦衣卫追捕,才会与朝廷作对。然十多年来,山宗旧部也是分成两派,一派说要反朝廷为旧主报仇,一派只求反冤,不愿反明。
两派人诉求不同,爱国护主之心却是一般,吵了十几年,少主袁承志左右为难不知听那位叔叔才好。前些日子袁承志见了李闯身边的谋士李岩,为其风采所折倒是有些倾慕闯军。这次孙仲寿、朱安国被人一举成擒,不愿反明一心只求平冤案的孙仲寿也死了心,想着若能逃出生天不如反了也罢。可如今决心下了上来不及和少主表明立场,太子竟然到了眼前。
袁崇焕被处决之时,太子尚为襁褓稚子,孙仲寿和朱安国受了几十年忠君爱国教育,便是怨恨皇帝处死袁督师,也无法迁怒太子。再看那太子一团稚气,骑马立于阵前竟是丝毫不怯,心中何其复杂。若无袁督师之死立在中间,有此太子,自己必定心怀安慰,何愁天下不平。
若为谋臣当劝少主擒住太子,此阵可破。可两人默默半响这话竟是说不出口,朱安国思虑片刻道:“少主,锦衣卫之后跟着马车,若能擒住马车中人,或可一线生机。”
袁承志也看到了督战的太子以及紧随其后的马车,只是安剑清已经到了面前,哪里容他分神。在场高手论武功,唯袁承志和他师兄归辛树夫妻最高,其他高手多有负伤。然归辛树与师弟有些心结,关系不睦,只找自己要找的东西,不愿意帮师弟的忙。
袁承志一人对战安剑清,他初下华山与安剑清打了一架,彼时算的势均力敌。不想数月不见,袁承志自觉武功进益,安剑清却进步的更快,剑招精妙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