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看了三个月的书,张寻决定休整一下,于是就开始了悠闲生活,每日晒晒太阳,游游泳,仿佛渡假一般。就这样,持续了半个多月,张寻觉得差不多了,就再次进入玉佩空间,还是进入那间书房,只不过这次看得都是醉道人留下的传承。张寻不看还好,看了就觉得他师父醉道人实在太牛了!不谈修仙,只说文道方面就所学甚杂,诗词文赋,琴棋书画这些自不必说,就是一些小道,最差的都可以开宗立派。这下张寻终于知道为何他那便宜师父的心结在于文道传承了,不传承下去实在可惜,上天都不忍见到如此,于是才有了醉道人的渡劫失败。
张寻知道,他的这份机缘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张寻对着醉道人的画像深拜三次,然后焚香净手,准备寒窗苦读了。而且张寻有着前世的记忆,可以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道统。正所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时光飞逝,三年过去了,那些师父留下的文道方面的书他都看完了,不对,应该说都读进去了,并且大部分都已经融汇贯通,暂时还无法理解的也深刻的印在脑海里,等以后有了足够的阅历自然也就懂了。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师父情况特殊,也就只能这样了。好在张寻悟性不错,还有着唐宋明三朝的文化底蕴。张寻此时的文道水平去考科举,不说稳得状元,至少进士跑不了。
文道传承告一段落,张寻并不急着去研究阵法,前世他是个资深宅男,又加上醉心于传统文化,与现实格格不入,导致性格孤僻。所以现在被困一地,陷于阵法之中也没什么不习惯的。张寻决定为将来几年做个规划。现在还没有继承的就是些杂学了,至于修仙之法现在对张寻来言那是很遥远的事,现在他还是凡人一个,连气感都没有,那部分传承根本就打不开,更何况张寻也想先兴文道,了却尘缘再觅仙道。
一晃又是三年,杂学的书也看完了,张寻也是佩服那醉道人,不知道他老人家哪里寻得这数万本千络万象,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可以说,红尘俗世,万千之道,应有尽有。诸如经商之道,为官之道甚至医术,命理,星相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没有这书架上不涉及的。接着一年,张寻决定把前世的一些经典复制出来,留待后用。主要是《资治通鉴》,《天工开物》,至于所谓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以及文学大家的经典文章比如韩愈的《诗说》《马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张寻早就倒背如流了。一年过去,《资治通鉴》和《天工开物》也被张寻根据前世的记忆写了出来,让张寻高兴的是他的小楷经过这几年的书写练习终于大成了。张寻心里默念到:“老黄(宋代书法四大名家苏黄米蔡中的黄庭坚),不好意思,反正这异世也没有你,就便宜小生我了。”
张寻想到七年过去了,自己这世也有二十二岁了(虽说有不相己的说法,但看看自己的年龄还是没有问题的),也该学习阵法,离开这里了。说做就做,走到阵法书架里拿了几本师父写的《阵法初解》《常见阵法详述》《如何破阵》拿到手中,就退出了玉佩空间。毕竟阵法这东西不是闭门苦读就可以学好的,必须要感悟天地才行。一元,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九宫这些,光看书你是看不懂的,只有感悟天地奥妙,才能有所得。
张寻开始了苦逼的磨练之路,每天盘坐在水井旁边那块写有逍遥居三字的大石头上日晒雨淋,白天观察小溪和竹林夜晚当然是望天看星相。张寻知道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阵法,感悟天地之妙绝非易事,所以心态摆的很正。就这样,日夜更替,三个月过去了,张寻终于感受到了一丝天地之间万物生长之道意,立即默念道家清心决,进入空明状态,突然有了明悟,这就是天地造化啊!天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