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寻笑着从小亭出来,往南村而去。快到村口,见四美在村口等着,过去一问后,才知道原来四美预料到自己会在这南村待一段时间,就在村中租了几间连在一起的平房。随四美一道回到租的房子,一看就长久未住人,很是破败。一番收拾以后,短住倒是没什么问题,何况在这南村之中也没别的选择。张行、张倩雯、张秀雅、张铭四个小孩子却是很高兴,原来这南村小孩子有十来个,四个孩子有了玩伴。从张行口中得知,那韩姓小牧童叫韩小童,张寻知道这韩小童就是齐国的“种子”了。不过找到“种子”只是第一步,还要让这“种子”发芽才行。自己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引导韩小童一心向学。今日一来时间不早,二来小亭之中饮酒不少,就先歇息好了,明日一早再去韩家。
第二日早上,张寻来到韩家,那韩小童的父亲还以为他又来打酒,就笑着对张寻说道:“这位公子真是好酒量,昨天才拿两坛就喝完了,这一早就来拿酒。”张寻知道这韩小童的父亲误会了,于是先表示自己不是来买酒的。然后做了自我介绍,再向韩小童的父亲问道:“韩兄,这么早小童就去放牛了吗?”那韩小童的父亲先是一声长叹,然后说道:“张兄弟,不瞒你说,提起小童这孩子,我就苦恼不已。去年小童六岁,我看家里这酿的酒卖的还不错,有些余钱就送小童去了泰安城内一家私塾住读。小童很是聪慧,连先生对他都赞誉有加。只是今年年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小童不去那私塾了,在家里也再没看过书,把我和他娘急坏了。问他原因他也不说,每天清早就去放牛,傍晚才回。就是昨日没去放牛,孩他娘还以为他好了,今天凌晨就起来进泰安城的观音庙还愿去了。结果我起来时,小童已经不在他房里了,只怕还是去放牛了。”说完之后又是一声长叹。张寻对韩兄说道:“韩兄,那昨日陪小童玩的正是小弟的两个孩子。这样,我让我那两个小子去和小童一起玩,合适的时候问问小童弃学的原因。有些事情我们大人没办法,小孩子办起来却有奇效。”韩兄听张寻这么说觉得是这个理,就说道:“张兄弟,那就麻烦你了,要是小童好了,我这的酒你随便喝。”张寻想这韩哥算是把自己当酒鬼了,不过也没分辨,没那个必要。跟那韩哥打个招呼,就回南山居(张寻给租的房取的名。)去了。
叫来张行和张铭两小子,这两小子张寻一直在身边言传身教,还是比较靠谱的。张寻直接说了韩小童的事,要两小子去办。于是,每天清早张行和张铭就陪着韩小童一道去放牛,傍晚再一起回村。五天过后,张行和张铭回来时,张寻正在自己房间和四美闲聊。张寻见两小子来自己房里,知道那韩小童厌学的原因只怕已经问清楚了。张寻说道:“说吧!什么原因?”听完两小子的叙述,张寻无语了。张寻对四美说道:“这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啊!神童的世界我果然不懂。”
原来,那韩小童去的那私塾是一位姓颜的夫子办的,有一个女儿和韩小童同岁,叫颜如玉。韩小童上了几个月的课后,一次偶然事件,见到了原本只在内院之中的颜如玉。这一见就一发不可收拾,韩小童就每天下课后就哄骗着颜如玉出来,玩过家家的游戏。一开始很隐秘,除了两个小家伙自己玩的津津有味,没人发觉。可纸总是包不住火的,年后第一天,半月未见的两个小家伙玩忘了形,在那外院角落一棵桃花树下互称相公娘子的时候,被突然想去那桃花树下的颜夫子抓个正着。那颜夫子当场就火冒三丈,把韩小童赶出私塾,还说了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
颜如玉这个名字让张寻想起前世华夏北宋一位皇帝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就取了文房四宝提笔写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