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纷纷扰扰,马晋并不是很清楚,自那日从青云观回来,他就一直在忙着抄写《西游》。
期间,因为老道羽化,马晋停了几日,而后,料理完老道后事,他便又继续忙了起来。
《西游记》,有时也叫《西游释厄传》,这个名字取自《西游》第一回开篇诗“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其是华夏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当然,在这个时空,这个“第一部神魔”的名号已经被《封神榜》抢了。
在后世留存的明朝刊印的百回本《西游记》中,最初是无作者署名的,一直到清代学者吴玉搢等人,才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六……咳咳……吴承恩,这个说法,经过文学界不便探讨之后,逐渐被后世认可。
…………
其实这种情况很多见,四大名著都有作者存疑争论之事,罗贯中的《三国》不多说了,之前讲过,罗版的原本,让毛氏父子删减添补了不少,从二百四十则变为一百二十回,几乎和原版迥同。
而《红楼》,因为是清朝之事,年代不算太过久远,曹雪芹作者身份无疑,但也有高鹗续写四十回之事,红学家们为了这四十回吵了半个世纪。
至于《水浒》,就更不用说了,后世一直都有此书为施耐庵弟子罗贯中代写,或罗、施二人合写的猜测论证。
相比于其他三本,《西游》是否为吴承恩所作的争论要少的多,尤其还有一位六先生,不断为吴奔走,估计谁要是敢“胡乱放炮”,六先生就得向让他给全国人民谢罪………
…………
撇去作者不谈,其实在四大名著中,马晋最爱《三国》,其次就是《西游》。
或者说因为那部央视86版西游,华夏近两代的年轻人,无论男女,很少没有不喜欢《西游记》、不喜欢那只姓孙的猴子的。
而且,作为华夏知名大ip,《西游》改编的影视、文学、动漫作品无数,马晋当初作为业内编剧,也参与了其中不少项目。
甚至可以说,四大名著中,数《西游》项目马晋参与的最多,也因此,马晋对《西游》的十分熟悉,这对他的“抄写”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
前文说过,马晋“抄文”,不是照原文死抄,不是说他文青,有自己的想法,非弄点什么自己的东西之类的,而是他没那个记忆力。
古典,本就文字精练,讲究微词广意,一回书就能直接将一场大战写完,还饶两年记事,这要让网文作者来写,不水个十万字,说出去都让同行笑话。
也因此,这类书极其难以全部记住具体著文如何,以马晋重生之后,远超常人的记忆力,也不敢说全部能复制下来,只能说大致记住一些情节。
如今马版的各部,多是以马晋脑海中所记的大致情节为主干,然后他再进行细节描写,加以润色,尽量还原原著本来面目。
当然,之前提到过,《隋唐》、《说岳》等书的原著,出于作者可能存在的时代局限性等问题,都有一些各式各样的毛病,马晋为了质量原因,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理改编。
但是,《隋唐》等书马晋敢动手整改,那是因为其确实有非常明显的缺陷,但《三国》、《西游》这种名著马晋就没有随意轻动了。
不是说这些名著一点缺陷没有,只是以马晋的水平,若是动手去改,未必能比原著好,如此一来,与其干费力气,马晋还不如按文来抄。
不然,万一让明珠在他手里蒙尘,他文抄公的面子都维护不住。
所以,马晋在复制这些名著时,除了在文笔细节方面写的更为细致一些,剧情方面几乎不改动,还是按原著来。
《三国》他是这么做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