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辨认不出来。
老黄摸了一把胡子,笑地乐呵呵的,点着这排字说道:“我这些年钻研古人文字花了不少功夫,而今行文当中不自觉会带上了金文、骨文当中的一些变化,这些文字都是雕刻、冶炼所用,笔势运转用在纸上自然不同,你们看,这一排都是‘坤’字。。。”
听了他的解释江大少才明白,这排字自下而上分别是“坤”字的楷书、行书、隶书、小篆、大篆、钟鼎文、甲骨文、水书、先民刻符这九种变化!
在后世的文字研究当中,极限的追朔基本上就是到钟鼎文为止,考古过程所发掘的甲骨文、水书和先民刻符基本上少有连句,更不要提整段的文字记载了。
许多西方学家和香蕉常常以此攻击考古文化,质疑殷商之前的文明存在,其实这说到底都是文明的覆盖所带来的断层遗失。
华夏文明的传承相当久远,并且先后更替当中进行了多次演变,每一次新的政权建立之后都会造成对前朝文明巨大的破坏,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传承。
远了咱们不提,近一点的就这一百来年里面,有多少繁体字已经失去了用途,在输入法里都找不到了?放在先古时期更是如此,什么焚书坑儒或者大规模的烧城拆迁那是屡出不穷。
就连坟墓也都成了各路军阀扩充军资的目标,中原地区可以说不知道已经被推平了多少次了。
所幸南宋离后世还有个八百年,这也给了老黄充足的考古材料来源,他这几年不知道找了多少金石学家,不但在殷墟里面淘到了不少好玩意,而且居然连斟鄩的遗址都发掘了出来,成篇的水书都有!
“这几个字分别是坤、坎、王、命,我这些年收集到的大多数先民文字都和祭祀有关,其中又以易经相关的东西为最多,可见所谓文王演易是一个继承过程。”
黄耀师又提笔写下了三个字,和小玉书上的文字一般无二,他左右看了看问道:“你们觉得这三个字和哪一系的相近?”
几人探头仔细对比了一下,大篆之后的直接都被他们无视了,都聚焦在最后几种文字上面。
“嗯,不是钟鼎,看着和龙骨文字和水书都有点像,和刻符。。不是一个体系的。。。”程英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女儿来看,此书和水书相似度最大,可是夏朝的?”黄榕点头基本附和了程英的看法。
曲灵生的学识没有二女高,也就没发表意见。
“你们看的都差了点,这字可比水书还要早上一些,根据老夫考究,这是水书之源,洛书的文字!”
老黄不卖关子,用笔杆子敲了敲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