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辉的医术没得说, 在他这将近两个月的精心调养下,牛棚那边五个病人里除了之前病重的赵成于赵老爷子和一位刘老先生,其他三人先后也都大好了。
这几个月来断断续续的接触中,宋逢辰对这些人的身份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郑德辉就不用说了, 出自国医世家,家学渊源, 思想上并不因循守旧,年轻的时候留过洋, 所以也会点简单的西医。
至于徐俊民和赵成于两位老爷子,都是政府高官出身。出事之前, 一个是民政部部长, 一个是□□部长。
剩下的三个人里面,那位病重的刘老先生曾是晚清政府送往花旗国的最后一届公派留学生,当过十几年的地质调查所所长。
一位韦老先生,年轻时做过大公报的主笔, 因为言行过于激烈,被当局者追杀过好几年,后来隐姓埋名进了京城大学,当了大半辈子国学先生,桃李满天下。
一位郭老先生,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乡绅,在西方国家游学了将近六年, 深知实业兴国的道理。回国之后, 陆陆续续的创办了七八家工厂, 现在鼎鼎有名的户市电筒厂以前就是他家的。
宋逢辰到的时候,郑德辉正领着几位老先生坐在房前的空地上编织蔑匾,编好的蔑匾可以拿去和村民们换粮食或者其他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蔑匾主要是用来烘制蘑菇、笋干、腌菜什么的。到了雨季,正是出蘑菇和竹笋的时候。因为成天见的光下雨不出太阳,只能靠炭火来烘干蘑菇,所以村里头家家户户都需要蔑匾。
这是郑德辉他们往年重要的收入来源。
“徐老爷子,郑老先生……”宋逢辰走过去,一一打招呼,眼角的余光却直勾勾的落在徐舒简身上。
徐舒简蜷了蜷手指,不自在的挪开视线,唇角微弯。
徐俊民等人乐呵呵的应了,郑德辉放下手中差不多快要完工的蔑匾,“宋小哥这是从杨市回来了?”
“嗯。”宋逢辰点头,然后将手里的纸袋递过去,只说道:“这是主家送我的谢礼,量挺多的,拿点过来给几位老先生补补身体。”
郑德辉早就习惯了宋逢辰隔三差五的送东西过来,他接过纸袋,打开一看:“虫草?”
看这分量,得有小半斤吧。
郑德辉当即说道:“正好,陈家妹子昨天送了一只老鸭过来,等会儿我就去宰了和虫草一起炖上。宋小哥要是不忙的话,晚上就在这儿吃吧。”
“欸。”宋逢辰自然满口答应。
他看了看地上已经编好的一摞蔑匾,开口道:“郑老先生,这些蔑匾你给我留几个呗。”
“好啊。”郑德辉问道:“你又要进山?”
宋逢辰点了点头:“反正最近也没什么事儿,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去山里弄点野蘑菇回来。”
菌子火锅的滋味还是很不错的。
“那行。”郑德辉看起来很是高兴,白吃白喝了这么久,终于是能给宋逢辰帮上点忙了。他忙说道:“你要是采到了蘑菇,可以送到这儿来吧,我们给你烘干。”
“也成。”宋逢辰点头应道。
说到这儿,郑德辉抬头看了看天色,站起身,准备饭菜去了。
宋逢辰搓了搓手指头,“我去劈柴。”
说着,他一边抬脚往屋后走去,一边冲着徐舒简使了个眼色。
徐舒简两眼微闪,悄么么的看了徐俊民一眼,沉心静气。
牛棚这边的柴火都是陈家人帮忙置办的,因为时间上的不充裕,所以绝大部分都是水桶粗细的木桩,搁置了一个多月,倒是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