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有本要奏!”,一个身着朝服的御史,出列道。
菊尔汗点了点头,杨大监立即将奏本呈上。
众人心思各异,齐齐盯着耶律直鲁古的反应。
见其面色淡然,心下不觉一松。也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圣上一旦不高兴,他们这些臣子,可就遭殃了。
也是契丹人,本就是部落蛮夷出身。在君臣之道上,君是一言九鼎的。不像大宋,君要臣死,还要受到礼法的阻挠。
所以他们这些看似地位甚高的臣子,实际上,生死都在君王的一念之间。
李世昌则不自觉的打量了那御史几眼,面上带着些许冷意。与他反应明显不同的是,耶律子正嘴角,带着些许笑意。只是他掩藏得很好,转瞬即逝。
“宣读吧!”,耶律直鲁古将奏折交给了杨大监,让其当众宣读。
众人也都竖着耳朵,想看看奏折上都写了什么。
等到一炷香后,杨大监才堪堪念完。除去通篇修饰性的辞藻,奏折中最有用的,还是陈述蒙古崛起,有碍大辽的时弊。并建言,应适当的采取举措,防范蒙古步花拉子模的后尘。
当初花拉子模可是对大辽恭敬有加。但崛起后,就一直窥伺河中。近些年还断了朝贡,辱骂大辽监官。甚至不久前,还领军涉足河中。
若不是河中府一战,花拉子模败了。说不得,河中之地就成了花拉子模的囊中之物。
这些隐忧,满朝文武也是清楚的。但是上次有御史上折子时,明显被圣上斥责了一通。所以今日圣上淡然的反应,倒真是引人深思。
李世昌看着,心下却隐隐升起一阵冷意。
他当然知道,圣上转变态度的原因。定然是最近风头正盛的益王,又在其耳根子旁说了些什么。使得短短十余天,就转变了主意。
若是以前,他也会为此惊讶。因为当前的朝堂上,可是没人敢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让圣上改变主意的。
但现在,有这位表里不一、口腹蜜剑的益王在,情况就大为不同了。
早知道,当初圣上有意封其益王之位时,应该拦着的。可惜受其蛊惑,以为与圣上的亲事,他能帮衬几许。
没想到,不仅没帮上忙,反而还让其搅黄了。
那种被当成傻子一样戏耍的感觉,真是有够难受的。因此李世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耶律子正这只老狐狸,明白得罪自己的下场。
(感谢天空梦静的打赏和推荐票红包。明天三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