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到与皇帝唱反调。
崇祯听了杨嗣昌的话,很是心动,继续追问:“那么鞑子对陈雨的评价,如何看待?”
杨嗣昌和陈雨没有交集,但他身为兵部尚书,对这样游离于兵部掌控之外的军头有天然的排斥情绪,印象自然好不起来。闻言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些事情,即便伪汗不说,有眼睛的都看得清楚。陈雨身为威海卫指挥使,却跑到朝鲜自立山头,所编练兵马远远超过了一个卫所的兵额,即便立下了一些微末功劳,也不能掩盖其拥兵自重的本质。臣以为,应当召回陈雨,严加斥责,然后拆分其部属,避免其坐大,甚至倚功自傲,产生不臣之心。”
温体仁察言观色,将崇祯似有所动,便开口道:“陛下,除此之外,朝鲜是大明藩属,视大明为父母,陈雨盘踞朝鲜,鸠占鹊巢,也会显得我大明恃强凌弱,败坏了天朝上国的名誉。”
崇祯听了两人的话,有些犹豫。此时陈雨的折子还没送到京城,他不知道那边的具体情况,但凭借禁海缉私一事,他对陈雨的观感不错,如果按照杨嗣昌的建议处置陈雨,终究有些不忍。可是杨嗣昌稳住北面、集中力量向西北用兵的策略很有道理,皇太极的“国书”也有处置陈雨就可以和谈的暗示,究竟要不要为了稳住皇太极,牺牲陈雨来换取一定时期的和平,他拿不定主意。
考虑一番后,崇祯缓缓开口:“兹事体大,不能轻易下定论,明日朝会上交由百官廷议。”
第二天,金銮殿内,文武百官济济一堂。
很多人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在崇祯到来之前,都在三三两两小声议论,均是围绕陈雨、皇太极几个关键词进行。左都御史唐世济站在其中,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暗想:自己应该怎么选择,是迎合杨嗣昌的意见,还是支持陈雨?如果今天的廷议不涉及与鞑子公开和谈,只是针对陈雨的拥兵自重的“罪状”商议如何处置,自己该不该冒险挺陈雨一把?